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2017-03-18 15:38:21 字号:A- A+

    原标题:上海海关查获3.1吨穿山甲鳞片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上海海关近日在进口入境木材的集装箱内查获了3.1吨穿山甲鳞片,这也是我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走私进口穿山甲鳞片案。

    前不久,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获得线索,有两个从非洲启运的集装箱木材里面夹藏大量濒危物种制品,国内货主正在寻找货代公司想办法通关。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这个集装箱向海关申报的品名是缅茄木,但是我们海关在对这两个集装箱进行过机查验,发现这个集装箱从图片上面显示里面的密度,集装箱前端和后端的密度不一致。

    缉私人员通过X光机的图像发现,集装箱内木材的形状和外观,后端的图像与前端的图像有明显差异。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在集装箱的后三分之一的位置,里面感觉是放着一些袋装的,其中有一些片状的物品,我们当时怀疑这个集装箱当中是藏有违禁品。

    缉私人员立即对这两个集装箱进行开箱检查,发现集装箱内木材后面堆满了用白色塑料编织袋包装的物品。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然后把这个袋子拉出来以后,打开发现里面有大量疑似穿山甲鳞片的东西。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经鉴定,编织袋内的物品的确为穿山甲鳞片。共有101包,重量为3.1吨。

     隐藏身份躲打击 反查资金露马脚

    如此大量的穿山甲鳞片通过夹藏的手段走私入境,那么,究竟谁是幕后黑手呢?上海海关缉私局办案人员几经周折,成功锁定浙江义乌的朱某,将其抓获后,案情真相大白。

    朱某与同乡叶某合伙做木材进口生意多年,叶某负责在非洲某国组织货源,朱某主要在国内负责货物通关和销售等业务。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在做木材生意的过程当中,他们发现穿山甲鳞片当中有一个巨大的利益在这里面,所以他们开始渐渐地不将木材作为主业,他们就主要做穿山甲鳞片的走私进口,想从中牟取暴利。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为了逃避缉私部门的打击,朱某在这批夹藏穿山甲鳞片的木材进口报关时,故意让他人以虚假身份信息报关。

    缉私人员发现,朱某当天在义乌某银行提取了11万元现金,而后开车将这笔钱交给了他的合伙人,也是叶某的亲戚徐某。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徐某留了1万块钱作为自己的好处费,另外10万块钱他又开车。在四五十公里的金华市的一个农业银行,把这10万块钱存在ATM机上面,然后把这个钱转给了报关公司。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徐某被捕后,交待了他在朱某、叶某的指使下,明知进口木材中夹藏有走私货的情况,却依然帮助他们实施走私的犯罪事实。

    目前,朱某、徐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利益驱使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穿山甲是一种身上长满鳞片的哺乳动物,遇到攻击会缩成一团。因此,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天敌,但是,它却被人类当做野味而捕杀。

    在我国,穿山甲被列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由于扑杀过度,国内的野生穿山甲已很罕见。据嫌疑人朱某供述,他们在非洲当地采购这些穿山甲鳞片,每公斤价格在300到500人民币不等,而走私到国内后,这些鳞片的价格就翻了十倍。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在国内黑市销售可能达到3000到5000元人民币一公斤,所以嫌疑人觉得当中有巨大的利润、暴利在里面,所以他们也决定铤而走险,做走私穿山甲鳞片的这么一个贸易。

    穿山甲鳞片大小不一,据了解,一公斤穿山甲鳞片大约要从三到四只活体穿山甲身上提取。

    上海海关缉私局外高桥港区分局侦查科陈超:我们这次查获的3.1吨的穿山甲鳞片,估算是有5000到8000只的穿山甲身上提取。

海关查获3.1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数千穿山甲疑遭杀戳

    据了解,在我国,穿山甲鳞片作为中药材被列入药典,含有穿山甲鳞片成分的一些中成药仍在销售。因此有专家建议,要通过对穿山甲鳞片成分的分析,寻找替代品。禁止或控制穿山甲鳞片入药。并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素质,使人们摒弃追求吃“野味”的陋习。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