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春妍)网约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需要,但也面临诸多问题,随着网约车新政的颁布,大量不合规的网约车被迫下架,打车难问题重新摆在市民面前。
网约车现状如何,未来的路怎么走?央视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乘客:二十分钟等不来一辆车
4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停止对非京牌车辆派单,京外车辆明显减少,市民出行压力开始面临考验。
早上九点,李女士站在石景山路路边,尝试了四次发送订单,半个多小时后,终于等到一辆快车司机接单。从焦急的张望到“平静的松口气”,李女士显得颇为无奈。“提前了一个小时出门,订单是被接到了,可我也差不多迟到了。”李女士向记者说道。“同样的距离,在过去,订单一经发出后,常常几秒之内就会有司机接单,而现在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等待。”
下午三点半,从玉渊潭公园赏完花打算回家的张世杰一家人,同样遇到了打车难的问题。“订单发出去,系统显示已通知上百辆车,但就是没有接单的。”等了二十分钟,张世杰一家开始边走边叫车,到玉渊潭南路碰运气。“现在能打到车就不错了,前段时间,只要一用打车软件,就会显示加价叫车,非拥堵时段也是如此,价格贵出很多。恨不得骑单车走算了。”张世杰有些不悦的说起近期的打车经历。
滴滴占据网约车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网约车新政实施之后,由于完全符合“京人京牌”的网约车数量都很少,“双非”车辆退出市场后,网约车数量也将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市民重新面临打车难、打车贵、等待时间长等困局。
快车司机:新政实施后 能干一天是一天
如今,相较于乘客的无奈等待,不少快车司机也面临一些尴尬。快车司机郭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接单距离远了,有时候系统派一个单来,与乘客相距三、四公里。”
2015年,网约车风头正劲,郭师傅瞄准这一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自家的京牌车注册滴滴快车。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接单忙到深夜,再加上平台补贴等,一个月能赚取颇高的奖金,生活也改善了不少。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不少外地车辆涌入北京,郭师傅却不以为意:“网约车虽然多,但是打车的人也多呀,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此前在滴滴出行所有业务中,大部分订单来自快车业务。高额的奖励与较低的车辆、司机进入门槛,让廉价的快车业务成为非京牌车辆的聚集地。然而随着出台政策对网约车的收紧和规范,从去年10月开始,路面上的外地车辆开始逐步减少,郭师傅身边不少外地车牌的朋友相继离开了平台,转做他行。郭师傅的车虽然属于京牌,但他不属于京户,按照新政规定,不久之后,郭师傅的车也将不能再接单跑活,谈起未来生活,郭师傅坦言能干一天是一天,以后再换其他工作。
出租车司机:路上招手的乘客多了
刘师傅做了8年出租车司机,用着老式诺基亚手机、不注册网约车平台、接送乘客爱收现金。
刘师傅说,网约车出现后对出租车行业冲击很大,“晚上八点一过,出租车就基本没活了。”他告诉记者,白天有三类打出租车的人群:长期打车的、外地人来瞧病的、出公差的。而到了晚上,这些人群就不出现了,其他人们时间比较富裕,一般不会坐出租。“你看站在那里的都是抱着手机的,基本别想。”
刘师傅表示,网约车虽然便利了人们出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操着一口河南口音,开的却是山东牌照的车,你遇到事了都没地讲理去。”
据相关部门公示,仅处理此类事件,北京地区的18个区县,一天平均要开庭3次。
滴滴出行:未来着重科技创新
据了解,北京的滴滴司机总共有110万人,活跃的司机数量有20万人,而符合规定的司机只有10.7%,大部分的司机将会被淘汰。未来,网约车平台该何去何从?
滴滴出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正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呼吁乘客提前规划出行方案,使用预约、拼车和顺风车等方式出行。随着专车“认证司机计划”逐步展开,专车服务大幅提升,在高端网约车市场上,滴滴专车依旧处于领先地位,并持续拉大与竞争者差距。
“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化战略,在美国硅谷设立研究院,利用丰富的出行数据,力求改变人与汽车之间拥有和使用的关系,引领新能源汽车和新智能驾驶安全技术的应用,将大数据能力系统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
网约车平台是在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业态,过去,网约车平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出现了以补贴圈定市场的野蛮生长时期。有专家表示,网约车势必要回归到规范有序、合理合法的发展状态,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拼补贴、拼广告,而是拼服务、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