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学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日前,中国官方发布的一份文件,从多维度出招破解全科、儿科、产科等医学人才紧缺的困境。
优化医疗人才培养结构坚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7月12日,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份文件的制定背景和重点任务。
这份以深化医教协同为主题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实现“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等目标。在文件列出的2020年的目标中,还特别提到了“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
近年来,医院中的全科、产科、儿科等遭遇“医生荒”现象备受舆论关注。这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意见》,从多个维度给出措施,破解部分专业科室医疗人才紧缺的困境。
在优化医疗人才培养结构方面,这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统筹卫生与健康事业各类医学人才需求,制定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老年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紧缺人才培养。
《意见》还提出,省级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沟通,坚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制定和发布人才需求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医学院校要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
发布会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政策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意见》特别提到了“提升医疗卫生行业职业吸引力”。
《意见》提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劳务价值,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全科、儿科、精神科、公共卫生等紧缺专业。
《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完善职称晋升办法,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上述负责人具体透露,“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此外,《意见》还提出,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开招聘。基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全科等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
这份《意见》在提及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时,也特别提到了紧缺专业的培训。
《意见》提到,落实并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持续加强培训质量建设,培训合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增补建设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前基本满足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意见》称。
上述负责人强调,要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培训合格证书全国有效;严格实行基地动态管理,不合格者坚决淘汰。
该负责人还透露,要探索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人员取得临床医学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