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受阻(网络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频发的“涉房腐败”案件让社会各界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反腐属性”寄望颇高。然而近日却有媒体爆出,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签署了“安全协议”,为这样的期望感带来了一定的变数。
这份所谓的协议中,承诺联网数据仅仅用于宏观分析,而且查询权也保留在地方政府。这就意味着想要依靠“联网”打击腐败的理想基本破灭。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是住建部今年的“重大工程”,几乎在每一年的工作会上都会被提及。在去年底的工作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旧事重提:
姜伟新:加快推进所有地级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省和部的联网工作。
所谓的信息联网确实是老生常谈,从2010年6月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正式在青岛启动。到2012年6月为止,住建部完成了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此后这一数字就增长乏力了。房地产研究学会副会长胡志刚说,即便在联网的40个城市里,也并非是全覆盖:
胡志刚:据我所知,所有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他们只报主城区,而郊区和郊县这块都没有报,现在房地产火爆,炒房的热点地区都在新区,因为主城区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那么我们市场调控的重点是在哪儿呢?是在郊区,按现在的信息系统,报上去的也是打了折扣的。
联网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地方政府强力“阻挠”。据知情人士透露,姜伟新在全国住建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到“联网”时间表时,坐在台下的各地住建委领导人立刻开始交头接耳,大有不认同的架势。财经评论员马光远一语道破天机:
马光远:大家在怕什么,第一个,一般的人群会知道,目前整个房地产房屋的供应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现在老是讲北京的房子很缺,但是现在真正缺多少,房地产的真实信息,跟大家这种预期之间的距离,导致房地产真正出现调整。第二个原因是,有很多人拥有多套住房,但是又不敢公之于众。
房地产信息一旦公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可能就不那么好卖了。更让某些地方官员担心的是,自己的巨额财产一旦曝光,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正是因为如此,在联网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官员手中到底有多少房子,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是在各种坊间传言中,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房子绝对不在少数。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院李成言坦言,在各方压力下,官员们非常担心自己的财产状况曝光:
李成言:这个房产一查出来,就是多少个房哥、房叔、房婶都出来了,你显然你就知道,这个房产不就会被国家没收了吗?
在很多地产圈的人看来,住建部与地方政府签订“安全协议”实在是权宜之计,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地方政府同意和自己联网。李一戈,地产界资深人士:
李一戈:这可能也是一种妥协吧,因为大家都知道,上个礼拜已经报道出来,住房信息联网已经受阻了,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这一块推进不力。实际上,中心联网按照原来的要求,是今年年底,应该地级城市以上应该都联网,但是按照报道来说是已经推进到了60多个城市,但是距离几百个地级城市的要求应该说还是有很遥远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住建部为了推进联网工作可能就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吧。
根据报道,住建部与地方政府的安全协议,联网采集的数据仅用于宏观分析,且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此举无疑上让地方政府放心:数据不会用来进行反腐。不过李一戈也强调地方政府能否轻易相信住建部的承诺还很那说,毕竟要不要查是个法律问题,住建部说了并不算:
李一戈:住建部没有权利对法定的运用作解释,法律能不能查询某些东西或者说运用哪些证据是法律规定的范围,住建部只能一个部门规章,它没有权限对此做出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法律要求对某个系统进行查询,每个部门都必须有法定义务做为配合。
虽然联网还未最终尘埃落定,但是地方政府与中央部委的博弈还将继续,最终的版本究竟是怎样的,是否值得期待,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