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老虎”一起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反腐的要求。什么时间打苍蝇,什么时候打老虎,常态化的反腐以什么节奏进行,本报分析中央纪委公布案情的时间后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一”假期到来之前的这个月,中央纪委的曝光台栏目每周一公布全国各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这个被外界称为“周一见”的曝光方式,已经在4周内公布了719起案件,指名道姓地通报了一批干部。
而据本报记者统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落马的省部级高官的消息有近一半是在周末公布的,同样有着很强的时间特点。
“周一见”渐成反腐节点
从4月7日到28日,根据中央纪委狠抓“五一”重要节点的统一部署,中央纪委官网连续4个周一公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通报的案件范围涉及到全国各地。
“在周一公布的好处是,人们会在这个时间点形成习惯,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注意力的节点,这对于宣传反四风和反腐败是有好处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选择周一公布,也使人们一上班就能看到对上周情况的总结。
“周一见”,这个因某娱乐事件而广为人知的新词,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央纪委强势“反四风”的代名词。在受访专家看来,人们以这个词表达了对于中央纪委反腐败和净风气的高期待。
尽管“周一见”所涉及的主要是作风问题,但其规模庞大,且指名道姓,处罚方式也直接公布出来,专家认为,其震慑作用不容小视。
在被公布的823名干部中,从其级别来看,以“苍蝇”为主。其中厅局级9人、县处级122人、乡科级692人,这些人所涉及到的案件,也主要是公款公车违纪、大操大办、楼堂馆所违规等。
“无论怎么强调反腐败,都是抽象的、道德层面的,远远比不上公布这些具体的个案意义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例,使得公务员群体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至少对涉事者身边的人是种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纪委官网上线8个月来,其通报案情所构成的压力之网已越发绵密:从开始的以表格方式通报数字,到现在具体到人;从之前的每月一通报,到“五一”前后连续的“周一见”。
而针对节日“反四风”本身,中央的做法也在悄然改变。仅2013年,中央针对节假日连发十几道禁令,在今年,类似的方式并没有延续,而是用了更为频繁的通报,对作风问题形成震慑。
在中央纪委4月“周报”通报的案情中,主要以“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大操大办”、“公款吃喝”和“楼堂馆所违规”为主,占到了总案件的45.48%。事实上,自中央纪委在官网设置“曝光台”以来,与公款和公车相关的违纪就是占比最大的,对此本报曾专门报道。
在对案件的处置中,有2人被开除公职,都因酒后驾公车,有86人被免职或撤职,原因包括有多种违规行为等。
“固定时间公布对于纪委的工作也是个督促,以往查处之后一般不马上公布,现在形成了工作惯例,就需要一直不懈怠地进行这项工作,没有因为替相关官员保存‘面子’而不予公布。”强世功表示。
近半落马“老虎”周末公布
据本报记者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至少20余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大多数都为舆论所高度关注。而在这些人中,有11人是周六、周日公布的,1人是周五晚上公布的,相当于在周末“休息时间”公布的占了总数的近一半。
“选择哪个时间点并不重要,但固定时间点之后,与老百姓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每到这个时间,就可以上一下中央纪委的网站,看看有没有公布新的落马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分析道。
汪玉凯认为,这一届中央纪委对于时间段肯定是有所考量的,“为什么选择周末?可能周末大家休息、有时间,所以会有更多人关注。”
除了从统计上看倾向于在特定时间公布案件之外,中央纪委公布案件的时效性也在一年多来大为提升。
以最近被查的谭栖伟为例。身为省部级官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月30日他参加活动的报道还见诸报端,而紧接着,中央纪委迅速在下一个周六(5月3日)就公布了消息。
去年落马的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则是在巡视组发现线索后,由中央纪委优先办理,仅用一个月就决定立案采取调查措施。处理的速度则更快,在廖少华被宣布调查的10月28日,媒体上还有他出席活动的消息,当月31日,中央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
越来越高的时效性换来的是网民对反腐监督更为热情的参与,据统计,开办8个月后,中央纪委官网共收到检举控告类举报74049件,是网站开通前8个月的近2.5倍。
事实上,专家认为,在中央纪委官网上以相对固定的时间点公布案件,是中央纪委自身公信力的一部分。而成立才8个多月的中央纪委官网,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有了时间因素作为公信力的保障。
自从去年9月初中央纪委官网“五网合一”上线以来,这一网站作为中央纪委对外发布信息的渠道,由中央纪委查办的重大案件都是第一时间在这一网站公布。据统计,从开通至今,由该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的接受组织调查和移送司法机关的省部级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案件信息至少33条。而在“案件查处”栏目中,3月27日一天就通报了15名干部。
竹立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点公布并形成习惯后,每当公布新的案件,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因为老百姓每到节点,都会主动去看中央纪委又发布了什么新的反腐信息。
反腐既坚持抓节点又快速抓事件
中央纪委对于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的治理,正在日趋常态化,既坚持抓节点,又快速抓事件,并逐渐将其措施制度化。
一位长期关注反腐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本届中央纪委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感很强”。
抓住重要节点,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引人瞩目的整风和反腐手段。2013年,中央在重要节日连发禁令,例如中秋节狠抓公款送月饼、大闸蟹等节礼,元旦前禁止公款订购贺年卡,春节前禁止公款买烟花爆竹等,由于针对的是具体节点的细节,很好地堵住了节日的不良风气。
而在今年,节点反腐依然是重要内容,区别是这次主要不再是发禁令,而是推出了震慑力更大的“周一见”,用固定的曝光形式形成震慑。在强世功看来,此举会让官员群体很紧张,因为这里面的案件可谓事无巨细,谁的身边都可能发生。
中央纪委逐渐完善的网络平台,也使得节点时期的监督成为可能。在推出针对“五一”的“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专题后,截至5月2日,中央纪委的“‘四风’问题举报窗”收到了近2万件举报,网民手里的鼠标和手机,第一时间将那些隐藏在各处的“四风”问题传到了这个平台上。
在此过程中,汪玉凯认为,中央纪委已经与网友之间形成了时间上的默契。例如,在网友多种渠道的举报中,中央纪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而在公布案件时,选择特定的时间,也是为了让网友更容易获取信息。
在日常的反腐中,中央纪委对于具体事件的处理速度通常都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例如,在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被举报后仅2天,中央纪委就发布消息称其正在接受调查。而在有媒体爆出,河南当地基层官员拦截向巡视组反映情况的人之后3天,中央纪委就在网站头条区域作出回应,打消疑虑:“河南正抓紧办理中央第八巡视组交办应由河南办理的信访件”。
在今年3月22日,中央纪委简短地通报了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消息后,同一天,当地有媒体仍发表了姚木根的署名文章,可见此前一天尚无明显动静。中央纪委的处理速度可见一斑。
在竹立家看来,中央纪委当下“时间感很强”的特点,很可能会成为其常态化的状态,作为净化风气和反对腐败措施的重要组成。尽管过去一年多中央“反四风”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后“四风”问题也可能会逐渐减少,但竹立家认为,需要用常态化的决心,常抓不懈,才能稳定已有的成果。
而中央纪委的这些措施若要常态化,在受访专家看来,制度化是必经之路。最近有出版社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新规定汇编成书,其中的规定,在专家看来,就属于这一年多来中央反腐的制度化成果。
“下一步必须要有细化的、可操作的制度,不然无法执行。”强世功表示,当下在整体上快速遏制腐败的势头是对的,但一定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