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解读:习近平三次新年考察为何都选困难地区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作者:潘婧瑶 实习生徐伟峰 2015-01-20 20:20:40 字号:A- A+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住的帐篷。总书记摸了摸棉被:“暖和不暖和?”又指着帐篷问:“都加厚了?”

    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1月19日下午,习近平乘车一路颠簸直奔峡谷中的震中龙头山镇,来到原镇政府所在的遗址,走进满是废墟的院子,询问地震伤亡、抗震救灾情况。

    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连续三年在新年伊始离京考察,地点分别选在贫困偏远的甘肃、内蒙古和云南鲁甸灾区。专家指出,这体现了习近平的民生情怀,显示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2015首站选在鲁甸:

    摸棉被、揭锅盖、问民情

    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转移安置25.4万人。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习近平新年首次考察为何选择鲁甸?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教授指出,习近平这次深入地震灾区云南鲁甸,一是为了救灾,二是为了扶贫。“关注灾区的恢复状况如何,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如何,这是总书记心系民生疾苦的亲民体现。”汪玉凯说。

    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也指出,鲁甸地理位置偏远,既是地震灾区,也是贫困地区,习近平深入鲁甸,展现了他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民生情怀。

    此次鲁甸之行,习近平在考察中一些细节令人动容。“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这些是习近平查看灾区板房学校时最关心的问题。此外,习近平走进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他还来到公共厨房,揭开锅盖,问“菜是自己买吗,是否便宜”。

    汪玉凯表示,习近平的这些考察细节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与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脉相承。“不单是听取汇报,而是通过自己看灾区,摸棉被、揭锅盖,去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如何,是为了更好地体察民情、听取民意。”汪玉凯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愣沟村困难群众马麦志家中看望,并给马麦志的两个儿子带来了学习用品。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宿舍鼓励聋哑女孩王雅妮(左)和放假“回家”的大学生闫志净好好学习、学业有成。

    三年考察首重扶贫:

    真抓实干 关怀民生

    习近平前两次新年考察都与“扶贫”密切相关。2013年2月2日至5日,习近平来到甘肃中部的定西、临夏等地的特困地区,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慰问林区和棚户区的困难群众。

    刘旭涛教授指出,习近平三度新年考察都重在访贫扶贫,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关心底层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以民为本,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的执政理念。汪玉凯教授认为,这与习近平过去的插队和扶贫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了解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疾苦,也非常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艰辛。

    此次在鲁甸考察时,习近平强调,扶贫工作是最艰巨的一项任务,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临别时,他特地和几位当地干部握手,叮嘱他们再接再厉,做好越冬工作,保质保量重建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抓实干,是把扶贫工作做到真正需要扶贫的人们的心里去。”刘旭涛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