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西藏军区某团抗震救灾纪实:大爱谱写爱民壮歌

来源:新华社 作者:肖孝志 2015-05-15 16:58:55 字号:A- A+

1.jpg

压题照片:4月26日,在距聂拉木县城5公里处,驻藏某团官兵快速清理塌方路面。新华社发

2.jpg

左图为:4月26日,驻藏某团战士在给车辆安装防滑链。新华社发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波及西藏聂拉木、吉隆、定日、定结等县,近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樟木镇告急!吉隆镇告急!绒辖乡告急!第一时间,西藏军区某团闻令而动,紧急驰援。

    艰难险阻挡不住官兵急速挺进的脚步,暴风雪冷冻不了官兵奋力救援的热情。他们把灾区当战场,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打响了一场场救灾攻坚战。

    雪域高原,官兵用大爱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军队为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代壮歌。

    灾情就是命令,一往无前带给人民希冀

    4月25日14时11分,大地一阵剧烈颤抖,打断了该团政委李亚军与妻子的通话。就在刚才,他答应妻子回家陪女儿中考,为女儿联系上学事宜。

    “地震了!”李政委来不及给妻子多交待一句,便急忙挂断电话直奔团作战值班室。3分钟后,团里接到上级灾情通报和出动救援命令,紧急集合号在营区上空拉响,动员准备快速进行。

    震后50分钟,一切机动准备工作就绪。马达轰鸣,官兵整装待发。

    “这是一场硬仗!但我们只能奋勇向前,这是祖国的召唤,是人民的希冀!”李政委擂响战鼓,官兵热血激荡,第一梯队豪迈出征,向着灾区疾驰而去。

    灾区遥遥千里,途中风雪骤起。

    “政委,雪太大了,前面的路看不清,很危险!”驾驶员龚海林焦急地向李政委报告。

    车队翻越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漫天雪花飘落,车窗外风雪呼啸,让人直打寒颤。这种天气,强行通过加措拉山,无异于闯“鬼门关”。

    李政委用兵向来慎重,但他没有让车队停下。在他心中的天平上,灾区人民的安危是最重的砝码。

    “我下车,你们跟着灯光走!”李政委带着两个探照灯跳下车上前探路。漫天风雪中,李政委成了前进的“路标”,他用探照灯照出一条“生命线”,引导车队安全闯过险弯。当部队平安通过加措拉山时,李政委已经被冻成了“雪人”——手脸青紫,眉毛头发上尽是冰渣子。

    26日中午时分,风雪兼程的车队距离重灾区聂拉木县还剩最后3公里。

    “轰隆隆!”大地又一次摇动,这条唯一通往灾区的道路塌方了!

    大型工程机械还在赶来的路上,但官兵等不起,灾区人民更等不起。

    “一刻也不能等了!”李政委的话掷地有声。

    余震未消,山道仍在颤抖,滚石不断砸落在路面上。官兵拿锹挥镐,将一块块阻挡前进的石头撬往路边。

    “感觉腰都快绷断了!”因缺少工具,班长黄柯所带的4人小组,面对顽固的大石头,只能徒手搬运,让他们感到异常艰难。但他们没有丝毫停歇,和战友们一道拼命抢通这条“生命线”。

    一双双被石块划破的手,一滴滴渗入土中的鲜血,一张张满面灰尘却依然坚毅的脸庞,见证了这场4个多小时的“火速抢通”战斗,也见证了这一支最先挺进重灾区聂拉木的部队的高昂斗志。

    终于打通了“肠梗阻”,救援官兵回望挺进之路,初战的胜利写满脸庞。

    500多公里强行军,18个小时昼夜兼程,冰封雪雨没有阻拦住他们,高山险道没有吓退他们。官兵们说:“灾区群众就是亲人,即使道路再远再难,我们也要一往无前,和他们风雨同舟!”

    救援迫在眉睫,分秒必争托起生的希望

    震后的聂拉木满目疮痍,房屋大面积垮塌,群众惊惶失措。

    “救人!”指挥员一声令下,千里驰援的官兵来不及休息片刻,立即赶往残垣废墟间,搜寻生命迹象。

    “快来!快来!这下面可能有人……”下士尚新勇急促地喊道。这里是团军务股股长黄安尚带领搜救小分队搜救的第17处废墟。

    小巷里的二层小楼坍塌了一半,尽管尚新勇只是隐约听到废墟里有人的声音,但黄股长还是下达了掘开废墟的命令。他说:“只要废墟下有一分生的希望,我们都要用百倍的努力去拯救!”

    压在废墟上的一块块大石头、凌乱的电线和横七竖八带钉子的木板,给搜救带来极大困难。在大型工程机械很难进入的情况下,官兵只能用锹挖、用手刨。

    在海拔4300米左右的聂拉木,徒手搬开这么多乱石断木比想象中要难得多,但官兵须臾不能停下,因为支撑小楼的最后一面承重墙已有很深的裂缝,随时都可能坍塌。

    经过3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废墟终于被清除,让黄股长庆幸的是,这里没有人被掩埋。

    “走!”来不及喘口气,黄股长又带着官兵直奔下一个战场。

    救援一线,技师罗布也在坚强地战斗。

    战友们不知道的是,就在部队进入聂拉木县城的时候,一条短信发到了罗布的手机上:“家属难产,婴儿夭折!”这条短信,是他的一个亲戚发来的,当时他亲戚正在重庆西南医院照料他待产的妻子。

    罗布不敢去想象病房里的妻子是何等的绝望无助,他红着双眼,默默忍受悲伤,心里惟有一个信念:“救人!救更多的人!”

    激烈的救援战斗仍在继续,连续鏖战的官兵还来不及啃点干粮,又有两名藏族群众前来求救。

    聂拉木乡冲堆村拉康寺受地震波及,文物受损,急需抢运出来,但房体摇摇欲坠,老百姓不敢入内。

    “大家跟我走!”团参谋长刘永涛带着100余名官兵火速赶到拉康寺。

    此次任务特殊,刘参谋长带着大家徒手抢救文物,纵然双手被砺石、锈钉划得鲜血淋漓,仍然坚持作业,历经5个小时,抢救出文物800余件。

    “我们信神信佛,但更信‘菩萨兵’。”在寺外目睹救援行动的藏族群众感动地说。

    这些镜头,灾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聂拉木救灾一线,官兵平均每天救援超过18个小时,往往是天没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返回营地。

    在这里,官兵给自己带了野营帐篷,却始终没打开,因为时间紧迫,他们宁愿为灾区群众多搭一顶帐篷。

    在这里,部队有自己的野战炊事车,但官兵还是吃压缩饼干、啃方便面,因为他们要把热食送给受灾群众。

    在这里,官兵从不脱鞋睡觉,他们选择在冰冷的车厢里和衣而眠,只为在群众需要的时候,行动能快一些!

    危险困难面前,舍生忘死扛起责任担当

    “孤岛”樟木,以往的安静秀美不复存在,频发的余震让这里险象环生。当接到挺进樟木转移受困群众的命令后,生与死的考验便摆在了官兵面前。

    勘测表明,受尼泊尔强震和多次余震的冲击,樟木地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灾害。

    部队领命后,值班员又一次吹响紧急集合哨。顿时,正简单就餐的官兵放下手中碗筷,奔赴集结地,腾空车厢,准备器材……仅仅8分钟时间,85名驾驶员、安全员和带车干部集结完毕,待命出发。

    生死之间,军人唯有一往无前!

    前往樟木的途中滚石不断,道路崎岖狭窄。一边是百米悬崖,一边是随时可能坍塌的山体,车队就在这段一步踏错、生死立判的险路上艰难前行。

    车队刚到距友谊隧道2公里处,余震来袭,再次引发泥石流、山体塌方,车辆无法通行,工程兵迅即投入道路抢修。2小时后,道路恢复通行。

    这时,大雨倾盆而至。车队正要前进,对讲机里又传来喊话:“前方有数辆地方车和大批群众需要通过泥石流、塌方路段,请求官兵援助。”

    闻讯,官兵迅速赶往前方,只见1000余名群众被堵在高山、峡谷之间。

    “快去救人!”面对群众无助和惶恐的眼神,指挥员一声令下。

    官兵迅速前出,推走陷进泥淖的车辆,帮群众扛物资、拎行李,抱小孩、背老人,快速通过危险地段……惊险不时上演,感动、温暖弥漫山间。近2个小时里,官兵们分批安全组织车辆和群众通过泥石流、山体塌方路段。

    晚上7时许,车队终于抵达“危镇”樟木,正焦急等待的525名受困群众顿时欢呼起来。

    “金珠玛米(解放军)救我们来了,我们可以出去了!”一名藏族老人泣不成声。

    雨越下越大,官兵们纷纷脱下雨衣,给群众披上,并组织他们有序登车。40分钟后,525名群众登车完毕。

    站在风雨中的官兵早已全身湿透,车厢里的群众目睹此情此景,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

    “出发!”喇叭声声,车队迎着风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前方路段有塌方,道路狭窄很危险,组织群众下车徒步通过。”黑夜中,对讲机里传来指挥员的声音。

    “我走前面,大家跟上!”连长岑延海请缨探路。风雨里,官兵有的拿行李,有的抱小孩,有的搀扶老人,大家缓缓前行。

    “小心!”一位老阿妈脚下打滑,摔倒在地。岑连长见状,箭步冲过去扶起老阿妈,背着她往前走。半个小时后,所有群众安全通过危险路段,车队继续向聂拉木县城开进。

    4月30日凌晨1时许,车队抵达聂拉木县城。留守官兵送来干粮,运送群众的官兵虽已饥肠辘辘,但他们知道车上的群众也没吃晚饭,接过干粮转身就送给了群众。

    车队在县城停留一刻钟后,继续赶路,奔赴拉孜安置点。

    风大雨急,寒意浸身。官兵们见有的群众穿衣少,便把自己的大衣和随车携带的被褥送给群众,并坐在车厢最后为他们遮风挡雨。

    “你小孩怎么啦?”凌晨3时许,车队临时休息,李政委挨车嘘寒问暖,发现一辆车上有个小女孩不停呕吐,心头陡然一紧。小女孩的母亲扎西拉姆回答:“到聂拉木县城后,她一直在吐,可能是高原反应。”

    李政委赶紧把小女孩抱上指挥车,及时给她吸氧、喝热水……半个小时后,见小女孩的呕吐症状得到缓解,他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了些。

    上午10时,樟木镇受灾群众被安全转运至拉孜。雨停了,天空中挂出一道美丽彩虹。安置点里,官兵紧张忙碌,饭菜飘香四溢,受灾群众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灾更有大爱,一片丹心抚慰地震之殇

    团长刘波因为在外学习,不能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是他的遗憾。但他心中一直涌动着一团火焰:一定要为灾区群众做点事!

    归队后,刘团长带着第四梯队300余名官兵披星戴月,奔忙于各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挥汗如雨搭建帐篷。

    “把地基打稳、将边角压实……”3天时间里,官兵们连续在拉孜、日喀则两个安置点搭建1600余顶帐篷。

    “帐篷城”拔地而起,让受灾群众有了温暖的“家”。

    “金珠玛米是我的亲人!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怎么过。”96岁的藏族老阿妈达瓦卓玛拉着刘团长的手说,“解放军太了不起了,谢谢你们!”

    地震中,老阿妈的丈夫被垮塌的房屋掩埋,她自己也失去了双腿。而她无子无女、无亲无朋,丈夫和这个家就是她的一切,突然之间,她什么都没有了。老阿妈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金珠玛米就是你的亲人,以后就由我们来照顾你!”刘团长不停地安慰老人家。

    老阿妈晚上怕孤单,官兵就轮流在老人床前打地铺陪伴她,睡觉时都紧紧拉着她的手。

    伤痛必会被大爱抚平,雪后的阳光总是更温暖。

    让官兵牵肠挂肚的不只是老阿妈,在地震中失去父亲的藏族小女孩德吉央宗也时刻让大家牵挂着。

    德吉央宗才两岁零3个月,地震毁去了她的家,落石夺走了她的爸爸。雪上加霜的是,震后的德吉央宗患上重感冒,由于未能及时救治,使她的病情加重。

    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领导不但带着军医每日为小女孩诊疗,还安排专人负责她的一日三餐,并给她家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

    当士官向鹏和战友给小德吉家送去热饭热水时,她总会露出如花般的笑脸。看着小德吉,向鹏虽感欣慰,但藏在内心的一份悲痛还是被牵动了出来。

    “你多救人!爷爷走得也安心。”就在此前4个小时,身患癌症的爷爷给他打来最后一个电话。向鹏知道,爷爷即将告别人世,但戎装在身、重任在肩,他放弃了回家见爷爷最后一面的机会。

    “我只想着多救一些人,多搭一些帐篷,多为受灾群众做点事,没想到……”夜里,向鹏泣不成声。

    “都会过去的,你的爷爷一定会为你骄傲。”一旁的战友杨俊安慰他。

    其实,杨俊也有心事,只是没说出来而已。5月2日是他原定的婚礼日子,而他却推迟了婚期,坚守在救灾战场。

    ……

    片片丹心汇成爱的海洋,温暖了受灾群众的心房。这次抗震救灾,该团共出动官兵1.13万余人(次),车辆1126台(次),清理拆除危房1842间,救治群众1953人(次),转移安置群众1980人,抢运分发各类物资342吨,抢修维护道路21.9公里。

    用行动诠释忠诚,用大爱点亮希望。当灾难来临,官兵永远向着召唤的方向发出铮铮誓言:我们是勇担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的子弟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