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李金磊)基层民众办事有望变得更加便利些。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16个省份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一系列硬招实招,力求祛除“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等顽疾。
资料图。
16省份发文清理“奇葩证明”
长期以来,“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困扰着基层民众。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重庆、青海、山西、贵州、四川、河南、甘肃、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海南、陕西等16个省份正式出台文件,提出了诸如“列目录”、“砍证明”、“简流程”、“推共享”、“网上办”等措施,力求破除“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等问题。
譬如,北京近期公布的《北京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提出,要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原则,进一步精简证明事项,凡属于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事项或应由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调查核实的事项,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
“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和网上查询。” 贵州提出,建立共享制度和衔接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形成公共服务数据在一张网自动集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变“群众跑”为“数据跑”,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资料图。吴奇勇 摄
多地明确清理时间表
在上述地区中,山西、河南、青海等地明确提出了完成清理证明等工作的负责部门和时间表。
山西提出,全面清理各类证明和办事环节。省政府各部门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原则上一律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
对于上述工作,山西明确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编办、省法制办、省政务办负责,并要求2016年9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河南也提出,要全面清理各类证明和办事环节,并明确由省编办会同省政府法制办负责,2016年9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取消一批无谓的证明和盖章环节。
部分地区将探索“容缺受理”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一些地区明确提出,将探索“容缺受理”制度。
“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陕西提出,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容缺受理”制度,由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进行公示,办事部门先予以办理,再相应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
青海也提出,各部门要探索推行“容缺审批”,即:由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进行公示,办事部门先予以办理,再相应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
西藏也表示,探索推行“书面承诺预先办理制度”,对符合相关条件并进行书面承诺和公示的申请人,办事部门可预先办理相关事项,再相应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提高办事效率。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多地发“狠话”推动落实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今年仍然有一些地区曝出“奇葩证明”事件,可见破解“办证难”等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奇葩证明’给公众和企业设置了重重障碍,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奇葩证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权力机构的“任性随意”,服务意识不足;二是由于信息不共享,职能部门间存在行政“堡垒”、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不愿担责;三是审批和证明异化为权力寻租的渠道,职能部门不愿割舍利益。
对于如何真正落实相关举措,解决民生“痛点”,各地也发出“狠话”。如,北京提出,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整改,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重庆提出,要通过效能评估和网上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服务全程可考核、追踪、监督。规范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形成举报“受理―处理―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