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抢救医生称,因航班多次更改,司机一直守在机场没有睡,导致疲劳驾驶。
昨日上午7时许,武大哲学系教授尚重生接到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活动主办方的电话。对方称,吴建民出了车祸,要他帮忙去讲一堂课。
“到了上课地点,才知道车祸这么严重。”尚重生有些唏嘘。活动原本安排吴建民主讲,自己和朱晓驰点评。谁知,主讲人和另一点评人都遭遇厄运。
周志兴一早听到了风声,他一直觉得是谣言——早在5月份,两人就开始约时间,最终在满满当当的行程表上,选定19日下午为《中国民间外交发展报告(2016)》发布的时间,并约定18日都从外地返回北京。
几分钟后,他从吴建民秘书胡佳裕处确认了消息。昨天,周志兴在朋友圈写道:“我临时决定,明天下午的座谈会,改为吴建民先生追思会。”
同事、亲友都不敢相信这场事故。昨天上午9时许,吴建民多年同事、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得知消息时,正要在西安参加一场会议。站在会场门口,他满脑子回响着,“这不是真的。”
理性的外交家
“他是一位具有理性思维的外交家。”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前大使陈明明评价。
1959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毕业后,吴建民一脚踏进外交界,和外交打上了交道,连退休也不例外——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状态:早上8点半,准时来到位于建国门外外交公寓的办公室,直到下午5点下班。
吴建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当过翻译。这段往事,他偶尔会和同事们提起。他说,从第一代革命家身上学到了“胸中有天下”的气度。
再后来,他当过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也担任过中国驻法大使。
在秦亚青看来,在这两段经历中,吴建民都让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吴建民就任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时,中国人权方面正遭遇国际上诸多不友好力量的攻击和污蔑,他推动了中国这方面和世界的对话;而担任法国大使时,他促成了中法元首对彼此家乡的互访。
陈明明和吴建民有近三十年交集。他回忆,吴建民是非常冷静的外交家,能从国家实际利益出发,反对情感代替理念。
十年前,陈明明是外交部翻译室的主任。他邀请吴建民来外交部开会,吴建民当时就提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对中国没有好处”。那会儿,陈明明就佩服他,“温和、理性、敢于说不”。
2014年,有媒体曾邀请吴建民与其他学者激辩“当下中国如何与世界打交道”。他说,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倒大霉。而后,网上掀起波澜,他一度被贴上“软骨”、“汉奸”的标签。
吴建民对此并不在意。去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说:“我一点也不发愁,因为我相信真理,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还有人相信这个,那是思想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