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亲切的院长
2003年,吴建民64岁。卸任驻法大使后,他又接到了意想不到的任务——外交学院院长。
青年学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董春岭至今记得,2006年,他作为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去参加外交学院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赛。比赛结束后,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和吴建民一起,和参赛学生吃饭。
吴建民就坐在他身边。言语间,吴建民得知他是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便勉励道:“这个专业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正处在大国崛起的重要阶段,需要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世界。”并鼓励他投身到外交事业中去。
让董春岭感动的是,后来,他们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讲座上再次见面,吴建民还能喊出他的名字。“没有官员的架子,是一个慈祥亲切的师长。”
在外交学院的五年,吴建民不但亲自上课,还尝试将外交经验贯通到对学生的教育中。
秦亚青记得,吴建民觉得要做好外交,必须有很强的和外国人沟通的能力。于是,他专门开设“交流学”课程,自己负责全部的思路和案例,并和其他老师一起编写了相关教材。“如果我没记错,这是国内大学第一次开这门课。”秦亚青说。
在一堂“交流学”的本科生课上,吴建民对学生说:“作为外交官,作为中国人,什么时候都要诚实,都要说真话,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清楚。”
有学生问:“那有些时候因为一些纪律或其他要求,不能说怎么办?”
“我可以不说,但我不能说假话。”吴建民回答。
秦亚青至今记得这个场景,他觉得,这是吴建民做人的底线,也是他传递给师生的价值观。
温和的老干部
如果没有这起车祸,吴建民的不少师友都觉得,他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工作“至少五到十年”。
吴建民爱好锻炼,身体一直不错。秦亚青记得,吴建民每天坚持锻炼,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他走路飞快,我根本跟不上。”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记得,有一年,一起去夏威夷开会时,吴建民每天散步,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
还有一次,也是在国外,他有事找吴建民,吴建民在电话里说,你等一下,我倒立一会儿。
半小时后,金灿荣敲开吴建民的门,看见他穿着运动服,用手拍打着灰尘。“他都七十岁了,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