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迷宫、画脸谱、做沙画、现场“抱团”……这些看似“小儿科”的游戏,其实是心理疏导的一部分。由于多地高校爆出人身伤害案件,今年岛城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月增加了不少新招数。随着心理治疗开进班级、深入宿舍,这种集体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室友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宿舍成了矛盾爆发的“战场”
上个月爆出的复旦投毒案,一度让“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为大学生的调侃语,记者采访多名大学生发现,缺乏隐私性的集体生活,极度压缩的个人空间,让宿舍成了不少矛盾爆发的“战场”,而朝夕相处的室友也成了很多大学生的情绪郁结点。山科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淑娜告诉记者,在她接待过的心理案例中,大多数宿舍关系的“战争”发生在女生之间,而且都是小问题积累了大矛盾,所以他们这次的心理健康活动月里,也加强了宿舍人际关系的管理和疏导,“迷宫里挂了很多的漫画,大部分都是关于如何应对宿舍关系的,你要做出选择,才能顺利走出迷宫。”
为女生办“模拟告别会”
“我曾经帮助一个女生,在咨询室里完成了一次模拟告别会,那个女孩终于接受了妈妈去世4年的事实。”青岛农业大学的张利萍老师曾经帮助一名出现自杀倾向的女生,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哀伤辅导,通过宣泄、痛哭等多种方式,一直臆想母亲还在的女生,在教室里模拟了母亲的告别会,彻底走了出来,虽然成功干预了众多的案例,但媒体对于大学生自杀、情杀等极端案例的热炒,还是让高校心理老师们压力很大。
“大家往往只关注最终爆发出来的极端案例,觉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但其实高校每出来一个极端案例,可能我们心理老师在背后已经成功干预了20个。”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启辉显得有些无奈。
大学生排号享受治疗床
“过去都是同学发现了问题,‘押’着学生过来治疗,现在很多大学生遇到情绪难题,可以第一时间想到心理老师,自己主动找老师过来聊天。 ”伴随着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李淑娜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抢着来咨询。 “像这张床垫,可以随着音乐而对学生进行按摩,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疏导情绪。 ”在资环学院一间男生寝室的对面房间里,记者见到了一张特殊的床垫,李淑娜说自从这台体感音乐放松床垫进驻宿舍楼以来,学生们一直“抢着”接受治疗,现在预约的学生已经排到了两周后。
据了解,仅在每年的设施维护、活动经费、师资培训方面,各驻青高校就要投入近百万,12000元一台的心理治疗椅、动辄上万的按摩床垫等先进设备,早已经走进各大高校。(记者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