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30年前嫁妆:青岛牌电视机 围着看美剧

来源:大众网-- 2014-04-02 13:46:06 字号:TT

赵毅至今还保存着30多年前陪嫁的"青岛牌"电视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9寸黑白电视机是凭票供应的高档商品。(市档案馆提供)

    为纪念青岛列为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本报联合市政协文史委、市档案馆举办了征集活动,今年59岁的赵毅看到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晒晒自己30多年前的嫁妆——一台“青岛牌”电视机。这是1980年时身为电视机厂职工的赵毅得到的年终福利,是当时凭票供应的高档商品,1981年结婚时有了它做陪嫁,让赵毅格外风光。3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细心呵护着这台电视机,擦拭得一尘不染。

    众多邻居围着追看美剧

    麦克·哈里斯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美国人名字了,这位“大西洋底来的人”伴随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于1980年登上每周四晚中央电视台的屏幕,带来了蛤蟆镜、牛仔喇叭裤等一系列标志性的装束。

    赵毅至今都清楚记得,邻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放在她卧室床上的那台电视机,观看《大西洋底来的人》时的场景,“一到周四我们家就跟开电影院似的,屋里屋外全是人,都觉得那片子拍得太神奇、太好看了。”赵毅家当时住在桑梓路上,附近就她家有这样一台电视机,且那时候的国产电视机多是9英寸、12英寸的,赵毅家的这台却是一个罕见的大块头。

    “我们家的这台电视机是一位跑远洋的表哥,从澳大利亚买回来的二手机,非常大,我记得起码有1米宽,是电子管的,耗电量非常大 ,后来我们就送人了。”赵毅说。

    青岛产电视填补国内空白

    1980年年底,赵毅有了一台全新的12英寸木塑结构晶体管电视机,且是青岛本土生产的。“当时工人的工资每月才二三十元,一台电视机要200元左右,这么贵还得凭票并且托人找关系才能买到,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赵毅回忆说。

    她之所以能得到,是因为1979年从平度下乡回来后,作为知青被安排进青岛无线电二厂工作。成立于1969年的无线电二厂是生产收音机的,其“红灯牌”收音机曾颇为流行。从1970年开始,该厂又研制生产电视机,1976年9月,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

    “我去工作的时候,以青岛无线电二厂为主体,与电子元件八厂、市南纸箱厂、重工具厂四个单位已经组成了青岛电视机总厂,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但还没来得及正式改名字,一些产品的标识依然是青岛无线电二厂。”赵毅说。

    陪嫁电视机是单位年终奖

    赵毅告诉记者,1980年电视机厂的效益非常好,年底的时候领导决定发给每个员工一台电视机作为福利,“大概有几百个员工吧,每人一台,发电视机当天那个热闹呀,厂门口人山人海,有的家属高兴得赶来帮忙抬,有的是来看热闹的。”

    赵毅的舅舅想把她发的那一台买下来,“当时我们家日子比较紧巴,我也想卖,我妈妈让我留下来当嫁妆。”赵毅说自己1981年结的婚,结婚前就把电视机放对象家里了,“也是没地方放,就放床上,邻居们都来看,说‘你看老二还没结婚,媳妇就把这么贵的嫁妆放这了’。”赵毅告诉记者,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大件,陪嫁的还有一台 1973年买的上海牌缝纫机,“婚礼因此很风光,后来因为要照顾孩子,我离开了电视机厂,到了一家绒布厂工作,而青岛电视机总厂于1994年成为海信集团公司。”

    陪嫁的电视机在赵毅家“服役”10多年后,因显像管坏了“退休”。(记者 王法艳)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