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瓜皮的“变身之旅”一月万吨变肥料变沼气
炎炎夏日,岛城市民喜欢吃西瓜解暑,产生了大量的西瓜皮,粗略估计约占市区日垃圾量的近十分之一。昨天,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西瓜皮作为生活垃圾,被运送到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用作卫生填埋、生化处理、发电等。
垃圾桶里多了西瓜皮
昨天早上,记者在中山路附近看到,多个垃圾桶里都有西瓜皮。环卫工人张桂香告诉记者,从这周开始,垃圾桶里的西瓜皮就多了起来,最多的一个垃圾桶里,西瓜皮能占到五分之一。 “我这边有20多个垃圾桶和果皮箱,垃圾桶的密封性很好,但有些人随手把西瓜皮像投篮一样扔进去,有些就掉在桶外了,我就赶紧过去捡起来。 ”张桂香说,这一带的垃圾收集车每天早上5时和下午5时前来收集垃圾。
据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日产的生活垃圾在5200吨左右,公司主要承担着市南、市北、李沧三个主城区以及崂山区、城阳区和高新区部分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和综合处置,日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高峰时可达5000吨,服务人口约220万。
从统计数据看,市区去年5月产生垃圾69781吨,6月产生72250吨,7月产生82283吨,8月产生81707吨,9月产生69786吨。而今年6月产生的垃圾为74832吨。 “每年过年期间产生的垃圾最多,其次是夏季产生的垃圾多,每个月与去年同比的垃圾量相差不会太大。以去年夏季为例,七八月份比前后的6月和9月垃圾量,每月多出了约万吨垃圾。今年的情况也类似。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出的垃圾主要是西瓜皮等夏季时令水果的果皮。
西瓜皮坐车来到中转站
西瓜皮随着生活垃圾被倒入垃圾收集车后,就开始了“变身之旅”。各区的车辆根据实际收运情况,从晚上8时到次日中午12时,将垃圾送到娄山河生活垃圾中转站。 “这个中转站是目前国内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垃圾中转处理站。 ”副站长谭嘉智介绍说,转运工艺主要包括称重、垃圾压缩中转、除尘除臭以及计算机中央控制四个系统。
记者看到,各区进站的垃圾收集车都办理了IC卡,卡上记载了车辆的隶属单位、车型、自重等信息。一辆市北环卫车进站打卡后,信息自动上传到中控系统,根据车型、载重量,分配卸料泊位进行卸料,驾驶员根据车间内显示屏的引导,按照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到指定泊位将垃圾倒入桶状容器。容器安放在地下一层,载核定重量为22吨。
装满垃圾后,戴着口罩的工人用压实器将容器内的垃圾压实,去除部分水分,使水分通过导流槽流出。当设备显示垃圾量达到22吨,或者容积达到90%以上时,在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的指挥下,转运车通过自身配备的翻转架及钢丝牵引机构,将容器牵引到装有GPS监控系统的转运车上,运到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到小涧西堆肥还发电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垃圾进场称重后现场卸料,用推土机摊铺、压实机压实,然后用土加膜覆盖。 “填埋场采用先进的环保处理工艺,具有国际先进的防渗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沼气收集利用系统。 ”副场长高伟杰介绍说,垃圾填埋场主要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填埋处置。
在东侧的生化处理厂内,采用机械人工分选加高温好氧生化的处理工艺,对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记者看到,工人正在预分平台上,把大块和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出来。 “通过滚筒筛把垃圾分成以80毫米为界的两种不同粒径物料,小于80毫米粒径的垃圾为筛下物,工人剔除杂物后,会输送到堆肥车间堆肥,经过磁分选,其中的铁质肥料可回收。 ”高伟杰告诉记者,其他的发酵后生产成品肥料,可用于园林绿化等用途,能减少填埋场的填埋量及污水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园区内还有填埋气体焚烧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处理包括西瓜皮在内的生活垃圾。沼气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建了70多个沼气井,通过管道把气抽到发电厂,燃烧沼气发电,每天发电量7万度,每年发电2376万度。以居民每日平均用电5度计算,可供给1.3万户居民使用。不仅保护了环境,一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多吨。
而沼气预处理系统将填埋气中的有害成分随水分和灰尘从沼气中分离,经过加压后的沼气送到发电机组,最后产生的“沼气电”并入国家电网,供居民使用。据介绍,小涧西两大发电系统每年并入国家电网的电达1.8亿度,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达1.6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