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孙笑天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8-05 12:51:55 --字号:TT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昨日,岛城迎来了35℃的高温天气,大日头烤着柏油马路,树头一动都不动,很多市民都尽量减少了待在室外的时间,躲避在空调和风扇下。但在这样的高温下,仍然有很多的劳动者,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待在室外,任由日头毒烤。

    塔吊工

    170米高空中作业

    昨日下午3时30分许,在市南区延安三路与香港中路交汇处西南侧,一台约170米高的塔吊如巨人般高耸入云,塔臂来回运转,一批批建筑材料被从平地吊装至41层的高楼顶端。在塔吊的最高处,27岁的塔吊工李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听见同事的招呼后,顺着塔吊中央的桶状护圈熟练地爬到位于32楼的休息区,喝了一瓶矿泉水后,又马不停蹄返回“制高点”。

    “太阳直射在头顶,幸好170米的高空不缺风。”说起自己的工作,李钊很乐观,“下午3点,楼底温度三十三四摄氏度,楼顶太阳直射下肯定超过35摄氏度了,不过上面风大还挺凉快,今天驾驶室的风测仪显示有四五级的风。 ”李钊说,工作最辛苦的地方要算是从大约120米高的32楼爬到塔吊最高端170米的地方,“直上直下50米,足足要爬七八分钟。”李钊的工作时间从清晨5时30分便开始了,为了避开中午高温,11时就收工,下午1时30分到2时左右再上工,一直干到晚上6时30分,一天上下塔吊两趟,衣服就要湿透四回。

    焊接工

    汗如雨下不能擦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香港中路的中铁三局集团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05工区项目部,感受高温下的作业。头戴安全帽,脚蹬绝缘鞋,手上戴着绝缘手套,拿着防护面罩,全副武装的电焊工人师坤峰正在焊接格栅拱架。老家河南漯河的师坤峰从年后一直在该工地干活。师坤峰脸被炙烤得红红的,脸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流,因为戴着绝缘手套,也不方便擦拭,汗水就顺着脸颊一滴滴地落在地上,安全帽的带子和身上的衣服也已经湿透。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即使温度再高,我们的电焊工人在作业的时候也要穿这么多,做好防范。 ”该项目部安全质量部长薛晓军告诉记者。在焊接工棚短短十几分钟里,记者的上衣已经湿透,“滋滋”的电焊产生的烟气和热量,加上原本炎热的天气,让整个焊接工棚完全变成了一间“桑拿室”。

    “从早上6点半开始施工,到中午12点,下午我们会根据天气选择性作业,如果温度适宜,会尽早开工,如果天气太热,就会推迟作业的时间。 ”作业队长李星亮说,该项目部一共有9名电焊工人,每天都为了焊接拱架,“享受”着高温。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记者昨探访炙热行业 焊接工安全帽带子全湿透

    建筑工

    4小时喝4.5升水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延吉路附近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工地,老家在四川广汉的刘大贵正推着小推车运送建筑材料。今年52岁的刘大贵,常年做散工,哪里的工程需要,劳务公司联系好了,他们就去。“还好,和四川、湖北等地比起来,这样的温度就算是凉快的了。 ”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刘大贵咧开嘴笑着说。

    上午10时30分,公司敲响了下班铃,所有工人全都被要求下班休息。此时,刘大贵拎着3个大矿泉水瓶走出了工地,这些矿泉水瓶,每个都是1.5升的,也就是说,上班的短短4个左右小时时间内,刘大贵喝掉了4.5升水。这些水,大多都转化成了汗,刘大贵的衣服,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边防战士

    穿着“棉服”巡逻

    上午11点,火车北站的车站广场上,正在执勤巡逻的“90后”年轻战士张登黄成了人群中的异类。别人都是一身短衣,而张登黄和战友们却是全副武装,戴着头盔,厚厚的迷彩服,套着防爆背心,还要背着枪支和防爆武器。 “和别人比,我们就相当于穿了棉服。 ”张登黄笑着说:“即使一动不动,浑身上下就冒汗。更何况我们不停地走动巡逻。那种感觉,就像呆在汗蒸房里。 ”

    张登黄是李沧边防大队的一名战士,他和十几名战友每天分成流动巡逻组和固定执勤哨位,从早八点半到晚九点半都要一直在火车北站不停地步行巡逻。平均每天下来,至少要在户外步行巡逻12公里。巡逻了2个小时后,张登黄可以休息10分钟。可即使在休息的时间里,他连钢盔都不能摘下来。就看到,汗水从钢盔里渗出来,淌到了脸上。他轻轻一松动钢盔,汗水就像倒出来一样。

    高温● 探访

    车内5分钟 浑身“洗个澡”

    昨日下午2时,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灵山卫开城路的施工现场,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华鲁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忙碌着,在20多吨3米多高的摊铺机上,操作手王本照正一边操作机器,一边挥汗如雨。 “早上6点以后就开始工作,晚上得到7、8点,一般下午1点半就开始干活,我们整个驾驶位置都是镂空的,上面就个顶棚,薄薄一层塑料,格外烤人。 ”

    摊铺机上也没有专门的驾驶室,除了顶部薄薄的顶棚,几乎一天都暴晒在太阳下,野外的阳光格外毒。今年42岁的王本照从2003年开始做这一行,原来皮肤白皙的他,在干了短短一年后,就被晒脱皮好几次,终于晒透了之后,变成了现在这一身黝黑的皮肤。在王本照看来,更难熬的是铺沥青时,滚烫的沥青从料车里往料斗中加,热腾腾的热气和沥青独有的气味,直接往坐在驾驶位置上的操作手冲去。在驾驶位置上坐个5分钟,王本照就像洗了个澡浑身都是水淋淋的。

    抬担架上楼 汗水向下滑

    “快,准备出车。同乐三路湖光山色小区门卫室,有个女性中暑了! ”昨日下午1时30分,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担架工潘兆华麻利地收拾行头,紧跟急救医护人员出发。 5分钟后,两名担架工和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赶到现场,原来是小区里的一名50岁的女性突然晕倒在路边,被邻居发现。而邻居也是女性,抬不动,就找来门卫帮忙,把患者抬到门卫室休息。 “她原本心脏就不太好,大中午的去农贸市场买菜,回来用步行的,被晒晕了。 ”潘兆华立即将患者送往最近的齐鲁医院急诊室。

    还没来得及返回120急救中心,下午1时45分,潘兆华又接到了一道命令,去浮山后一小区救人。潘兆华今年42岁,老家在日照,来青岛已有13年时间。 “接到电话不管你在干什么都得先放下,最夸张的一次一顿午饭吃了四次,因为中间送了4个患者去医院。”潘兆华说,“今天中午就是拖到1点半才吃的饭,之前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在烈日下,徒手抬担架,没有帽子遮挡,没有湿毛巾,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出车一趟衣服就湿透了,上完五楼腿就软了,像踩在棉花上。 ” (记者 孙笑天 王晓雨)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