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乡村女教师工作30年 博学多才成全国优秀教师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陈珂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9-08 08:34:12 --字号:TT

核心提示

    山野间的小路上,传来“嘎吱嘎吱”的怪声,紧接着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疾驰而过,在飞扬的尘土中,依稀能看到这是一个年轻女孩的身影……48岁的乡村女教师许兆燕这样形容自己当年上班的场景,在30年前的山间小路,她迈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如今已是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的许兆燕,一直坚守在崂山区乡村学校的一线教学岗位上,她的课堂,可以在树林里,也能在水库边,也曾经在广袤的新疆。在她看来,一切荣誉都是浮云,只有自己教出来的优秀学生才是自己真正的成绩,孩子们飞出山村成龙成凤,是许兆燕最大的欣慰。

    【进山上班】

    骑车到学校先要洗把脸

    1985年,许兆燕从青岛师范毕业,成为崂山区第十一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当时她住在沙子口的南龙口村,距离位于北宅社区的学校,有挺远一段距离,“中间都是山路,不像现在路修得那么好,而且我的‘座驾’就是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说起多年前的往事,许兆燕特别开心,她说在山间的小土路上,到处坑坑洼洼,还有石头、野草,偶尔还能蹦出只兔子来,上坡的时候只能推着,而下坡全靠手刹减速,即便如此也保不准被哪个石子撂倒。“工作不到一年,车技就练出来了。”许兆燕说,山里本来就有风,再加上土路都是裸露的,自行车飞驰中她一路都在尘土中,“到了学校照照镜子,满身都是灰尘,就像从采石场出来似的,所以要先洗脸收拾一下。”对比当年的经历,如今每天开车上班的许兆燕感觉幸福多了,原本骑车50分钟的路程,现在开车只需要10分钟,即使从新住所李村开车来上班,最多25分钟,但那段骑着破旧自行车上班的过往,她一直拿来讲给学生们听,这也是她人生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快乐教学】

    在山野间寻找教学乐趣

    当了30年老师,许兆燕对早期的工作印象十分深刻,她时常用“快乐”、“无忧无虑”来形容那段时期的教学。“崂山十一中早年没有那么好的教学楼和操场,只有一排小土房,早已经拆掉了,但那个时候,我们也想方设法为学生带去知识和快乐。”说到这个话题,许兆燕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许兆燕为了让学生写出生动的作文,春天带着学生去学校附近的五龙涧、石门水库看桃花、樱桃,欣赏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相比于现在,那个时候还是一种‘散养’意识,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当然安全也是第一位的。”说起当年的大自然教学方法,许兆燕表示现在没了那么大的空间和乐趣,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知识面丰富,学校附近的野外,已难引发学生的兴趣。

    “那个时候的课堂,其实特别有素质教育的感觉,老师和学生都不累,玩着玩着就能把知识学会。”许兆燕的快乐教学方法,一直贯穿于多年来的工作中,而当了21年班主任的她,更是尽可能让乡村的学生们,了解身边环境的同时,去接触更多外面的世界。

    【开卷有益】

    发现软肋让阅读成习惯

    许兆燕自认为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成为一名老师后,她遭受过一次外界少有人知的挫折,那就是“读书太少”。“我中专毕业后教语文课,那个年代中专毕业已经很稀罕,但工作中只看水平不看哪儿毕业!”许兆燕的受伤来自于中学语文课本,她发现一些课文是节选自国内外的一些名著,可这些名著作品中,有一些她根本就没读过,这种普遍的社会现状,却让身为语文老师的她难以接受,“我没读过的书,怎么教给学生?”

    于是,坐在许兆燕对桌的一名专科毕业同事,成了她的 “老师”,“他十分热爱文学,读过很多书,可那时候图书馆很少,也没有网络可查询,很需要一个引路人。”在那位老师的帮助下,许兆燕拿到了一份国内外名著的书单,足足有几十本,有了目标许兆燕马上行动起来,到距离学校车程一个多小时的李村,办了一张借书证,从那以后,许兆燕坠入了书的海洋中,和同事们聊天的内容离不开阅读,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她沉浸在阅读各种书籍中,甚至很多同事对她产生不善于交流的印象。

    作为语文老师,背诵诗词也是她对孩子的期望,一位国内著名老师编了一本《经典诗词500首》,她看到一群学生朗朗背诵,十分震惊,也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素养,这令她产生了背诵的动力,虽然后来没能让学生全部背诵,但至少传授了不少古诗词,自己的教学质量也因此提升不少。“虽然没有读书破万卷,但开卷有益的确是真的,阅读之外我还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这对语文老师来说都应该是必修课。”许兆燕表示,阅读已经成为她终生的习惯。

    【支教新疆】

    带走广阔胸怀留下爱心

    2011年,青岛派遣一批优秀教师支援新疆的教育,许兆燕成为其中一员,被安排在喀什地区疏勒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这次支教经历让她终于知道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不是教学一线,但她的任务也十分繁重,负责全县100所中小学的教学指导、精品课程评选、教师培训、听课等,“我也上过语文的示范课,感觉发挥的不错,此前我精心准备了好几天。”许兆燕告诉记者,她的示范课讲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听课的人则是全县的汉语老师,其中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而除了讲课,她还把自己的教学流程详细介绍给当地老师,算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留在了新疆。

    “新疆太广阔了,从一所小学赶往另一所,距离有70多公里,这在青岛太难想象,到了最后一段路程往往十分颠簸,没有主干道的路况好。”在近一年的奔波支教中,许兆燕感觉在旷野里,自己的心胸也开阔了许多,另一方面她也体会到新疆教师的不容易,那里的初中老师一周要上20多节课,而在青岛,多数老师上14节课就算多了,“新疆的老师们都很拼,但人才不足的确带来了很多限制。”在新疆的那一年,许兆燕看到太多贫困家庭的辛苦,她把自己的援疆补贴8000元全都拿出来,捐给了19名品学兼优的维族学生,希望他们学成后能为家乡建设出力。

    【教学秘诀】

    把自己的学生写进作文

    “语文绝对不是仅仅让人识字的课程,还有重要的写作和人文思想培养,都是中学语文老师应该考虑到的。”许兆燕并不满足于自己以往的教学成绩,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并让他们受益终生,“如果说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我觉得我的‘作文教学’还能说几句,同事们也都认可。”她谦虚地说,从一个中专毕业学生到一名老教师,她的成长也与写作文分不开。

    许兆燕老师的作文教学法,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写作文,自己也会参与其中,并把自己的作文掺进学生作品中,“我们把名字隐去,然后点评每一篇作文,寻找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许兆燕说,学生们不知道老师也写了作文,在互相的印证中,总觉得老师写得好,慢慢地就会将优点学走,而更多时候,许老师会写署名的作文,甚至直接以《我的学生某某某》为题,评价论述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而且每次都会写进学生的心坎里,“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喜欢上了写作,而且会慢慢发现,写作的弱点源自于阅读的不够,便会去增加阅读,良性循环之下,写作和阅读都有提高,至于常说的人文思想,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懂得多了,学生们也会逐渐开窍。”许兆燕表示,自己已经是一名老教师,最大的成就是教出了一批优秀学生,每当毕业的学生或家长主动和她打招呼、通信问好,她都觉得这是无上的光荣。(记者 陈珂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