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小伙痴迷雕砚台 不料获10万年薪工作(图)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5-10-27 07:45:36 字号:A- A+

    不同于多数高校博物馆的“高高在上”,青岛黄海学院打造出了一个颇为“接地气”的古砚博物馆,不仅向学生展示出馆藏的百余方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珍贵古砚,还据此开设了“第二课堂”,组建“智造社”手把手教学生雕刻砚台。前不久传出好消息,“智造社”的首期社员陈光因为手工精湛,被黄岛区一家文化企业以10万元年薪“抢聘”。

    勤工俭学与古砚“结缘”

    陈光是青岛黄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12级的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他对古砚和雕刻一窍不通。2014年夏天,陈光到古砚博物馆勤工俭学,才发现自己对于石器雕刻居然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

    当时,博物馆馆长范国华正试图寻找喜爱雕刻的弟子,他经常拿着自己的雕刻作品给身边的学生、老师甚至保安观赏,给他们普及雕刻常识。范国华发现,许多人一时兴起把玩片刻,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而陈光却是真心喜欢。有一次,陈光在玩赏范国华雕的一块龟印,范国华故意逗他:“要是50元卖给你,你要不?”“要,我要!”“那我教你雕好不好?”“好!”范国华笑了,拿来自己收藏的刻刀和石料,手把手地指导陈光,“雕砚台的石头比较硬,而雕印章的石质比较软,初学者就从雕印章入手吧。”

    首个作品意外卖了800元

    古砚博物馆里的砚台既有各个时代的形制演变,也展现出不同的别致造型,宝瓶型石砚、鹅腹式石砚、海螺型淄石砚……让陈光爱不释手。他从雕刻印章入门,先选择较软的寿山石,之后慢慢过渡到砚石雕刻,越来越有模有样。范国华干脆让陈光带头,招募有同样兴趣的同学组成了“智造社”,并邀请国内制砚名家吴玉民、蔡云娣等人前来授课。在毗邻博物馆展厅十几平方米的尚智工坊里,陈光和智造社的同学们照着古砚文物临摹图样、选料起形、精雕细刻,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陈光临摹制作一方清代的“海天明月砚”,周日一早6点就钻进了尚智工坊,一直忙到晚上9点,直起腰的时候觉得浑身酸痛,才意识到自己一天都没吃饭。这方砚台终于完成了,他去昌乐路文化街打算给宝贝作品配个盒子,却被人家拉着“劝卖”。当时,陈光舍不得,连价也没询就回到了学校。之后,这个作品被摆在古砚博物馆向社会展出,再次有人提出购买。陈光想,总守着以前的得意之作,便不会有新的好作品产出,干脆卖了吧,自己才学了半年,以后还会有更多好作品的。没想到,这方砚台居然卖了800元。

    企业开出10万年薪招揽

    今年9月,陈光升入大四,在别的同学开始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专业课已经很少的他却可以静心在尚智工坊里待着,优哉游哉地雕刻石砚。原来,位于黄岛区达尼文化产业园的青岛德砚堂制砚有限公司早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出了年薪10万的招聘条件。

    据了解,德砚堂是由苏州国家研究员级工艺大师蔡云娣和两位弟子共同出资创办的,是一家赏石艺术加工企业,主打砚台定制。该企业今年上半年曾到黄海学院的古砚博物馆参观,一下子就看中了陈光的参展作品。

    一个偶然培养起来的业余爱好,竟然会成为自己谋生的看家本领,陈光在惊喜之余也很快调整了心态:“手工制砚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我的经历能吸引更多的学弟学妹走进博物馆,就更有价值了。”(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 娉 文/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