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创新驱动:青岛吹响集结号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2015-12-16 14:41:21 字号:A- A+

    创新驱动:青岛吹响集结号

    马秀芬是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11月19日市科技局组织召开的科技创业奖会审中,她的答辩显得踌躇满志。这个从德国带着技术回青创业的女企业家,瞅准了微型水下机器人在国内产业化尚属空白的机遇,回国大展拳脚。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他们已经签下了18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成为岛城颇有名气的“创客”之一。

    创客,在五年前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如今却已经是个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身份标签。在这一场席卷全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它不仅仅给年轻人织就了追逐梦想的蓝图,更为城市转型发展安装了新的发动引擎。“十二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深化科技改革为动力,不断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汇聚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源头发力——

    高端创新要素快速集聚

    今年10月30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

    这个筹建历经15年、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全国唯一的海洋国家实验室,已经启动了海洋动力、海洋生态等8个功能实验室和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海洋科考船队等10个大型科研平台的建设,将着力打造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与英、美、俄等国海洋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掷地有声地表示,实验室要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啃一些硬骨头”,探索一条创新驱动海洋强国事业的新路。

    相距海洋国家实验室不远,就是今年3月投入使用的国家深海基地,这里是7000米载人深潜器 “蛟龙号”的母港,更是世界第五大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将被打造成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而在这两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落户青岛之前,2014年10月,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已经在青岛高新区揭牌成立。可以说,在国家战略层面,青岛既拥有了海洋科技创新的源头力量,又占据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为全市发展海洋产业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市科技局局长姜波介绍,以往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青岛的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十二五”期间,除了努力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这样的“大手笔”之外,青岛更加注重创新源头和创新资源的引进。于是,大院大所、985高校、央企研发中心甚至国际研发平台纷至沓来,高端创新要素在青岛加速集聚。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一批中科系院所在青建设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了“2所、7基地、1中心”的格局,引进院所“十二五”以来承担各项科技项目近 1000项,经费超过12亿元,承担企业合作项目300余项,技术交易额超过2亿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在青岛布局谋篇。其中,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已启动运行,入驻8个研发中心,与26家企业开展合作;天津大学青岛海工研究院启动运营3个月,已有9个专业研究所入驻,集聚高端人才110余人;首次以政策性参股方式与哈工大共建的青岛船舶科技园,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研发团队和科技企业签约入驻。

    与中船重工签约,投资70亿元建设海工装备科技城和研究院,下属10余家研发机构将相继落户。中电集团注资5亿元在青成立仪器仪表公司,第40所主要研发力量入驻青岛。中海油、机械总院、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等一批研发及产业基地也已投入运营。

    惠普国内唯一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基地签约西海岸,世界创新百强日东株式会社在青岛高新区建立了中国首个研发中心,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中方总部落户蓝色硅谷……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拥有18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此外,我市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目前拥有各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数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做大“分母”——

    创新主体从“小众”转向“大众”

    “以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科研管理,负责一个又一个项目的立项、评审,服务人群主要是科技界的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而时代变了,我们的理念也在变。”姜波告诉记者,青岛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科技工作也在进行着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型,其突出变化表现在:创新布局从“小科技”转向“大科技”,更加强化政策研究和公共服务,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动员全社会干事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转向“大众”,既扶持少数关键人才,又服务草根创业群体,着力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资源配置从“小投入”转向“大投入”,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我们就是要把‘分母’做大,把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激发出来。”姜波说。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青岛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创新的“发力点”——

    2012年,搭建创新创业的载体,启动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

    2013年,建立青岛技术交易市场,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利益驱动创新产业”的理念为成果转化打通渠道,构建“政府、行业、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 “一厅一网一校一基金”的基本构架;

    2014年,简政放权,整合取消38项行政权力,着力激发、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2015年,强化科技服务,刚刚出台的 《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将在九大领域加快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把青岛建成全国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海洋领域科技服务业的新高地。

    一步一个脚印的顶层设计引导,带来的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快速孵化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井喷。

    据了解,2011年初,我市的孵化器不足百万平方米,而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孵化器达到110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560万平米,累计入驻企业409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17家,居计划单列市首位。而且我市的孵化器建设已从单纯的硬件建设发展到高层次的特色运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目前全市已有6家市级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以“创业孵化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主线的“创业青岛千帆启航工程”被列入“创业中国”示范工程。清控科创、黑马会、创吧、正和岛等全国知名创业服务机构纷纷落户青岛,仅今年一年就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金融沙龙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700余场,培训创业者2万余人次。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也由2011年初的124亿元增加至今年的24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

    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是创新创业最直观的数据表达。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只有2850件,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发明专利申请19843件,发明专利授权4018件,同比增长73.8%,增幅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技术交易额由2011年初的16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60亿元,也翻了近两番。今年预计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国字号“金字招牌”——

    创新能力的一份佐证

    2013年5月,青岛被科技部批准为12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加上之前获得的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青岛成为全国唯一的“双试点”城市,这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为青岛争取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发挥重大作用。

    其实,“十二五”期间,青岛承担的“国家试点示范”不在少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前不久,国内首个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和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也落户青岛。这些试点示范的“金字招牌”是青岛创新发展能力的一份佐证,也是对青岛大胆创新改革的认可。

    一直以来,青岛的大企业创新能力领跑全国,如海尔、海信、中车四方股份、青啤、高校软控、明月海藻,以及近年来崛起的“新贵”特锐德等企业,成绩斐然。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是“短板”。青岛因此开启“千帆计划”,从孵化器房租补贴、研发投入奖励、高企认定、专利权质押贷款、科技金融、科技保险、国际合作、创业孵化与投资基金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实现了由“漫灌”为“滴灌”,切实解决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各个阶段的创新创业难题。“十二五”期间,青岛组建的9只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累计为35家初创型企业投资1.9亿元。联合商业银行开发的“科技园区集合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以及覆盖各区市的13个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池,累计为200家企业提供组合贷款26亿元。今年,青岛在全国首创专利质押保险贷款,政策出台四个月后就有9家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3100万元。在前不久刚刚成立的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上,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绪永表示:“我市要通过打造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青岛模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青岛模式”在更多的领域开花结果——

    实施科技奖励改革。在省内科学技术奖中首次开展创新团队奖励,在国内科学技术奖中首次开展科技创业奖励,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科技成果交易机制。在国内率先出台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1年时间挂牌项目3433项,实现交易389项,交易额6.92亿元;

    在全省首创科技成果拍卖。三次拍卖会成交22项,交易额4672万元;

    国内首创“TMC”主协调人模式,进一步规范技术市场交易行为,保障技术经纪人和科技中介的合法权益;

    联合高校启动 “中国合伙人计划”,打造一批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业和技术经纪人团队;

    ……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制定36条举措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同时,改革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办公室,加强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姜波表示,未来城市发展,创新驱动是核心,科技创新是引领,青岛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量避免以往科技资源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握住拳头干事创业,将着力在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等方面,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青岛正阔步前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