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朱颖 | 责任编辑:郑言 2016-02-15 07:11:24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图

    青岛新闻网2月15日讯  今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日前,青岛新闻网记者从规划部门获悉,新一版《总体规划》已经出炉,根据“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城市空间战略,青岛将建设组团式海湾型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根据规划,到2020年,青岛将把有条件的重点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城市(镇)群将由1个中心城区(城市群的核心区),10个次中心城市,35个重点镇(或小城市),10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构成。

    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城市定位: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围绕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青岛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由95版《总规》确定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人口规划:中心城区控制610万内

     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确定青岛的城市职能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

    空间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按照“全域统筹”的战略理念,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整合布局全域城镇体系,在全市112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形成一个围绕胶州湾的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和一般镇所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职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以此带动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域融合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2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78%以上。

    “三城联动”是以胶州湾为核心,在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地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三大城区,形成大青岛的核心区域。

    ◆东岸城区:是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重点区域,彰显青岛历史文化特色,着力加快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城市病”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北岸城区:是青岛市域城镇布局的空间中枢,以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为目标,合理控制开发时序,为建设青岛市未来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心预留发展空间。

    ◆西岸城区:是国家批复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域,是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主体空间,引领和带动青岛市产业的升级转型。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市域空间战略规划图

    “轴带展开”是以围绕胶州湾的大青岛都市区核心区(三城)为起点,以骨干复合交通廊道为依托,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外围组团、重点镇和一般镇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

    ●“轴“是指大沽河生态中轴。通过流域整治,统筹大沽河两岸的生态恢复与城镇建设,构建未来大青岛都市区的生态脊梁。

    ●“带“是指东岸烟威青综合发展带、西岸济潍青综合发展带和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以轨道交通为引领,连接各个城市组团中心,形成沿交通走廊轴带展开的多中心集合型城市群。

    通过轴带展开,带动全域梯次推进、均衡发展;依托国家开放口岸和航运优势,对接东北亚,打造海上经济带。

    五大战略支撑现代化国际城市内核

    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实现“世界海湾、蓝色之都”的城市发展总目标。

    ●区域协作战略

    依托辐射内陆、联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和海港、空港资源优势,提升青岛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推进青岛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国家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

    依托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家级经济区的协作,提升青岛作为国家沿海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依托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空间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先进制造、海洋新兴产业,发挥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的核心作用。

    ●空间拓展战略

    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全域范围内按照“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空间体系结构,坚持职住平衡、产城共融、高效配置资源,引导人口在全域城镇体系中合理分布,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发展。

    中心城区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胶州湾东岸城区通过提高城市存量发展空间的品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胶州湾北岸城区是承载高端、新兴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战略拓展空间;胶州湾西岸城区是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主体拓展空间。

    在空间开发和新区建设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保护已有生态治理成果和生态环境。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经济发展战略

    以建设我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电子信息、船舶海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家电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蓝色高端新兴产业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效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着力打造金融财富、总部商务、科技文化、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等十个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

    ●城市安全战略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完善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建立有利于城市安全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强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防治,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制度。

    实施“岸线保护、流域保育、山体维护、污河整治、环保搬迁、绿色发展”战略,尤其重视胶州湾生态保护、大沽河绿色生态中轴保育、胶州湾沿岸企业环保搬迁,施行更为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社会和谐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村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妥善安排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按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强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在城乡出行中的分担率,倡导绿色出行。

    整体保护“山、海、城、岛、湾、河”的历史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风貌,加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和管理,新区建设应传承青岛历史文化脉络、延续传统风貌特色。

    明确划定规划区及生态管控边界

    为有效控制青岛中心城区的扩展,切实保护滨海资源,规划将青岛市区、市域海岸带地区及近岸海域、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统一的规划控制与管理。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青岛城市发展规划: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在市域范围内划定5类生态功能区,并实行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

    ●山地生态功能区:严格保护崂山、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大生态资源,严禁开山采石。

    ●水系及湿地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好市域内主要河流、水库及湿地保护区,加强河流综合治理、水源涵养和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按照《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严格保护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海域及海岛资源。

    ●农业生态功能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等生态农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密度,提高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实现科学布局,种养平衡。

    ●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加强城市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绿地,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域内机场、港口、火车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地区以及水厂、电厂、天然气输配等重大市政设施进行严格的空间管制,建设好防护绿化带,控制预留好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走廊用地。

    在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禁建区(面积为1524.5平方公里)、限建区(面积为1421.9平方公里)、适建区(面积为1413.6平方公里)。加强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大沽河河口湿地保护区、崂山风景名胜区、大珠山-小珠山风景区、铁橛山自然生态区、近岸海域等13个功能区管控指引,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管控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

    大沽河生态中轴,加强流域生态保护,设置大沽河河口湿地保护区,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贯穿南北的防洪绿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态景观长廊和现代农业集聚带,控制和引导流域内城镇与村庄的有序开发,打造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城

    胶州湾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岸城区,功能相对完善、相互依托、各具特色,形成以胶州湾为核心的青岛市中心城区。

    ●三带

    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在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前提下,依托滨海大道、青连铁路等交通廊道,立足国内,面向东北亚,集中布局港口、滨海旅游、行政商务中心、蓝色硅谷等核心战略空间。

    东岸烟威青综合发展带:突出城市功能的提升与优化,依托青荣城际、青龙高速等交通廊道,布局多个城市副中心、重点产业园区和客运交通枢纽,带动莱西市发展,辐射烟台市、威海市。

    西岸济潍青综合发展带:突出城市空间拓展和战略性产业的布局,依托胶济铁路、青兰高速等交通廊道,促进胶州湾西岸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带动平度市发展,辐射潍坊市及山东半岛内陆腹地。

    ●多组团

    按照组团式发展格局,强化中心服务功能,完善多组团布局,加强各组团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交通走廊和枢纽,提升组团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团发展”是遵循“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统筹全域城镇体系布局和城市组团空间布局。

    立足青岛全域,完善以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为骨架、以重点镇和一般镇为补充的市域城镇群体系,形成特色突出、职住平衡、运行高效、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即墨组团、胶州组团借力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型空间关系做强做大;平度组团、莱西组团重点发挥地域中心功能作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的能力。

    高标准打造空港组团、董家口第四代物流贸易港城组团。突出海洋科技特色,建设鳌山湾蓝色硅谷海洋科技组团。加快平度新河综合化工组团和莱西姜山先进制造业组团的建设。在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严格筛选、稳妥有序地推进胶州滨海区域建设。

    积极推动重点镇发展,把有条件的重点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全面提升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水平,辐射带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远期青岛全域范围内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紧凑的城市(镇)群。这个城市(镇)群将由1个中心城区(城市群的核心区),10个次中心城市,35个重点镇(或小城市),10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构成。(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