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成16米长的《海洋民间故事传说》融合了50多个崂山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日前在第五届青岛市剪纸大赛上,这幅作品毫无悬念地摘得了金剪刀奖,这是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苏霞和26个孩子忙活了两个月之久的“心血”。
在崂山,当地人将擅长剪纸的能人称为“技亮人”,53岁的苏霞就是其中之一。苏霞的母亲以剪窗花蝴蝶闻名全村,她从小也耳濡目染,苏霞说:“过年也是我母亲最忙的时候,附近的大娘、大婶都来我家,向我母亲求一幅剪纸当窗花。母亲在煤油灯下剪出的窗花很美,她剪纸的样子更美。”
成年后的苏霞曾在镇电影院画过海报、放过电影,却从未想过要把剪纸当成事业来做。直到有一天,母亲一席话将她“惊醒”:“崂山剪纸到你这是第四代了,千万不能让它失传了啊!”看着眼睛已花,手不断颤抖无法再拿稳剪刀的母亲,苏霞决心传承崂山剪纸技艺。
自清代咸丰年间至今,崂山剪纸已走过150余年。与老一辈的崂山剪纸人粗犷豪放的风格不同,苏霞一直在探索如何用细腻的手法让剪纸图案复杂的同时却不失层次。苏霞的秘诀就是将剪纸边缘的毛刺剪精细。“与传统剪纸剪单个图案不同,为使整体画面更为丰富,我都会先勾勒出一个弧度。这个诀窍我分享给了所有跟我学习的学生,绝不‘藏私’,毕竟多一个学会的人,剪纸就多了一个传承人。”
苏霞始终不忘向大众普及剪纸艺术。2003年,她的剪纸工作室成立,这里不仅展示、售卖剪纸作品,还设有培训班。近几年,王哥庄小学、晓望小学、崂山二中等中小学也纷纷邀请苏霞开设剪纸兴趣班。“在这些学校的众多兴趣班中,我的剪纸兴趣班报名人数是最多的。而且我在自己的工作室还教过3个洋学生呢。”苏霞骄傲地告诉记者。从4岁孩童到八旬老人,苏霞的学生遍及各个年龄段,每年培训剪纸爱好者300余人。
苏霞认为剪纸需要天分,也更需要恒心,一般人很难有耐心坚持,她最长的一次是连续剪纸12个小时。“中午饭也不吃,别人来我家敲门也不去给开门,因为有时候灵感来了,真的是不敢停,也不想停。”
虽然因为常年握剪刀,右手中指已被磨出了1厘米厚的老茧,明显比其他手指粗大,但她的创作热情却没有被磨灭。参赛作品《花团锦簇》用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以及花瓶、福、喜鹊、蝴蝶八种元素呈现,组成直径1.28米的作品,别具一格。另一幅长16米的《海洋民间故事传说》在此次比赛中摘得了金奖,是苏霞和26个孩子合力创作了两个月之久的作品,融合了仙胎鱼、崂山茶传说等50多个崂山民间故事传说。“2006年,崂山区文化局工作人员邀请我为《青岛海洋民间故事》一书中115篇故事制作剪纸插图,这个作品其实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创新。”苏霞告诉记者。
剪纸的价值不止于窗花,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苏霞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以“唐诗三百首”为主题的剪纸创作。苏霞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剪纸采用卡通风格,现在我已经带着学生剪完了《春晓》、《静夜思》、《咏鹅》等十几幅作品。”
苏霞从小就爱画画,那时候上课的时候,书的每一页的边角都被她画上了仙女和花草。幼时的仙女情结与对家乡崂山的情感让苏霞对崂山的民俗风情尤其钟爱,除了崂山的民间故事传说,苏霞还打算将崂山的十二景跃然纸上。苏霞说:“如今我也只用工笔画勾勒出了《太清水月》和《八仙墩》两幅,等我画完十二景,就可以动‘剪’了。”(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郭菁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