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经济腾飞 青岛制造转型青岛“智造”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7-02-24 06:14:46 字号:A- A+

    原标题:青岛制造转型青岛“智造”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强与弱对经济的影响重大,回望过往,制造业无疑是驱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伴随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转型之路。青岛制造业抢抓 “互联网+”“标准化+”的战略抓手,企业迅速展开调整升级,联手补产业短板,逐步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青岛实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补短板促实体经济

    焕发活力

    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比规上工业增速快0.2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生产智能电视1581万台,增长60.6%,智能手机突破1000万台,达1864万台,增长13.3%。

    青岛制造业是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中率先结下累累硕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推进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据介绍,针对青岛制造业供给侧的短板,我市主抓“互联网+”“标准化+”等。如今岛城“两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此外,作为城市战略,“标准化+”则推动了青岛制造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持续提升品质。

    人物

    昔日小木匠摇身变大咖

    作为曾经的红领、如今酷特的董事长,张代理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业界传奇。在年轻时做过木匠的他,1995年创办了红领这个品牌,并逐渐将之发展壮大。 “当年工厂里每生产出一件衣服,企业就能多挣一件衣服的钱,日子过得很滋润。”张代理告诉记者,“我去国外考察时发现,奔驰、宝马都在着手做定制车,但流程和效率上有问题。 ”当时他就认为互联网迟早会冲击到服装行业,必须提前做准备。

    “这些年来,我不顾企业高层、职工、家人、亲戚朋友的反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就是要干成一件事:用互联网工业化手段解决服装定制效率和成本问题。 ”张代理告诉记者,将红领更名为酷特是公司智能制造成功转型的标志之一。

    在酷特的服装定制车间,记者看到,各种面料、款式、颜色等均不相同的服装在生产流水线上快速推进,每件衣服上都有一张电子磁卡身份证,工作人员通过“刷卡”可以直接看到该服装所需的相应数据。 “我们的核心技术就是大数据,用数据来驱动流水线,制造个性化的产品。”据张代理介绍,为了打造这个看似简单的车间,他足足花费了14年,耗资三四个亿,目前一天可以定制4000套衣服,这在定制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奇迹。 本版撰稿记者衣涛

    案例 1

    智能制造成绩世界瞩目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仅微增0.71%,比2015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但酷特(红领集团现用名)这家青岛服装企业却用最客观的数字证明了自己。酷特董事长张代理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企业报表:2012年至2016年,该企业产值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利润率达到25%以上。是怎样一种形式令酷特在服装行业“一枝独秀”呢?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制造功不可没,其必将成为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实现了批量化个性定制生产的酷特就是一个典型。

    张代理介绍,酷特通过用互联网重塑生产流程,破解了工业批量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悖论。在该企业,将西服定制从个性设计到成衣配送压缩到7天,实现了业内难以奢望的“流水作业”。据悉,目前酷特正在帮助全国各地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辅导和工程改造,涉及的行业已覆盖全国20多个市,近20个行业,60多家企业,包括服装鞋帽、机械、电子、化妆品等。青岛制造已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造业的样板。

    除酷特外,作为山东轮胎业重镇,我市轮胎企业早已纷纷围绕经济新常态,在国内率先展开转型升级的布局,双星轮胎、赛轮金宇、森麒麟轮胎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甚而创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轮胎业新一轮大调整中赢得了主动。

    “互联网+”令岛城工业站上新高度

    近年来,青岛市工业企业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采用机器换人、工艺换智、产品换代等手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供给侧改革。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下,青岛制造也逐步迈向“青岛智造”,互联网工业“青岛现象”逐渐崭露头角。除海尔、酷特等公司领跑之外,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正着力打造“服务生态圈”、青岛软控股份公司的轮胎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让人耳目一新……在2015年工信部公布的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我市海尔、酷特、赛轮金宇三家企业赫然在列,入选企业数在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 2016年,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双星集团两家企业再次上榜。

    “我市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这是当下青岛工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下一步,青岛将深化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走好具有青岛特色的互联网工业发展之路,计划到2020年,改造500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建设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

    案例 2

    “对路”供给引导消费

    青岛三利集团公司一直专注于城市供水安全系统设计研发。近年来,该公司主持制订了《无负压给水设备》行业标准,将企业的自有技术转化成国家标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先行一步制定标准,从而成为行业领军甚至冠军,这样的案例在青岛还有很多。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新获批筹建的青岛智能家居科技创新中心近日与中国标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青岛智能家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为参与引领国家标准迈出实质性一步。

    据悉,下一步,青岛市科技局将加快推进青岛智能家居科技创新中心筹建工作,支持其在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及相关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创新平台建设、第三方认证和测评等,推进中国领先的创新标准技术推广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

    “标准化+”打造国际水平“青岛标准”

    在2015年11月19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推进标准化建设会议上,“标准化+”被提出将作为一项城市发展战略来抓,青岛市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标准化+”理念的城市。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均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标准国际化上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

    2016年5月,全国第一个行业领域的国家家用电器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青岛启动建设,由海尔集团牵头筹建,全国范围内征集海信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大学、UL实验室等48家共建单位加入基地建设,基地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统计,青岛市目前已拥有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5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2家,主持或参予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70余项,共250家企事业单位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获得资金奖励。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标准委同意青岛今年6月份举办第一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这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标准化高端对话平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