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岛因地铁而变:建设地铁就是描绘城市蓝图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周建亮 2017-08-11 14:12:11 字号:A- A+

    有人说,地铁建在哪儿,城市就建在哪儿。也有人说,建设轨道就是描绘城市蓝图。那么,一条条在城市地下穿梭交织的轨道,对一座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此,享有全球声誉的“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曾用实际行动给出回答:几年前,在中国规划设计院做了初步规划的基础上,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又委托刘太格团队对规划进行重新整合。在调整规划时,他特意要来了一份地铁11号线的沿线站点布局规划,并提出了以站点为中心进行统筹规划的思路,这份方案最终获得了认可。

    在对区域进行总体规划时,刘太格首先要看轨道交通规划,进而沿着车站谋篇布局,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国内外地铁城市的发展情况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产业和空间紧密互动,是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市民生活的黏合剂和催化剂。随着线、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引领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不断跃升的强力引擎。

    一线城市出行

    主要靠轨道交通

    与城市传统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载能力大(是地面公共汽车的7—10倍)、速度优势明显(地铁运行速度一般是公共汽车的2—4倍)、准时准点、安全性高、不占用地面空间、降低环境污染等多个优势,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低碳环保”交通方式。目前,北京、上海的运营里程分别达到650公里和683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地铁线路最多的城市。2016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61亿人次,北京市日均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一线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达50%。

    在青岛,轨道交通正驶入运营与建设同步推进的快车道。在首条线路平稳运营的同时,地铁建设已进入爆发期,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快速推进,呈现出力度大、进展快、后劲足等特点。目前,在建6条(1、2、4、8、11、13号线),总里程300多公里,建设规模位居国内前列。到2021年,青岛地铁的运营里程将超过300公里,全面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跻身全国地铁先进城市行列。其中,2017年将开通2号线东段(自李村公园站至芝泉路站),2018年开通11号线、13号线,2019年开通2号线西段,2020年开通1号线,2021年开通4号线和8号线。

    当然,人们的出行不能单纯地依赖地铁。“要真正发挥地铁的巨大效益,需要全程全网、综合利用、无缝衔接、完善配套。”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认为,在交通方式上,如果说地铁是城市的大动脉,对接到各条小路、各个小区的公交、出租就是毛细血管,只有毛细血管和大动脉都畅通起来,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活圈、网络圈、生态圈。以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为例,这三个地方轨道交通都非常发达,与之对应的是发达的公交网络。香港的小巴只比胡同宽一点,客满即走、停开方便,走街串巷一直把居民、游客送到家门口,这样才真正解决了交通“最后500米”的问题。

    充分释放地铁效应

    需顶层设计

    地铁被誉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据测算,每投资1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以带动GDP增加2.63亿元。可以说,地铁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形成“地铁经济带”。

    最直接的拉动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造价6—8亿元。这些投入不仅直接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对设计规划、建设施工、装备制造与集成、运营维修和资源开发等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巨大。

    从我市情况来看,青岛是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布局区域之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是青岛市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同时也是全市高端制造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修理和运维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延伸,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和技术保障。“在青岛地铁的筹备和建设期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大显身手。近年来,青岛企业在地铁车辆、配套产品、智能交通等领域都有了用武之地,抓住机遇加快融入青岛当地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青岛地铁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明东说,目前,青岛地铁本土配套率已达60%。未来,青岛地铁18条线路将有超过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随着青岛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将与之形成水涨船高、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拉动轨道产业的同时,地铁还将产生明显的就业带动效益,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数据显示,地铁建设运营投资每增加1亿元可增加700—800个就业岗位,地铁建设还将间接带动施工生产和配套服务就业机会,尤其是工程建筑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及车辆制造业将直接受益。以青岛地铁为例,未来五年,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将为沿线相关生产、服务项目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且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市民远距离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可能。经青岛经济发展研究院测算,仅地铁3号线全年产生的就业带动效益就约为2.26亿元。当然,这些效应还包括人们都已切身感受到的对城市商业、房地产、旅游等相关产业创造新的商机,铁的综合效应十分诱人,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效应要得到充分释放需要通盘考虑,顶层设计。“从规划开始,交通与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资源的使用和挖掘就应该是一体化综合考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认为,要更好地发挥地铁“黄金经济线”效应,应该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开源节支、减少建设费用,充分利用沿线的土地价值。目前,香港通过“地铁+物业”一体化开发发展模式,将地铁建设与沿线房地产开发紧密结合、同步实施,带来沿线土地和房产的快速增值,并以此补贴轨道交通建造成本,提高了轨道交通与物业开发的整体效益。

    轨道交通廊道

    左右城市空间结构

    一座城市往往因为地铁的发展,加强了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的融合,成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以青岛地铁3号线为例。受制于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定位,南强北弱曾是青岛市区呈现的“旧常态”。地铁开通后带来的流动和交换,促使南北城区的地价级差缩小、环境品质趋同、生活方式融合,空间格局被重新塑造,区域间落差被消弭,“南北差距”、“东西差别”逐步走进历史,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发展再平衡。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高级顾问、教授级高工梁广深参与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设计和规划,并与青岛地铁结缘多年,曾就青岛的地铁线路规划展开深入研究。“构建什么样的轨道交通廊道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空间结构。”他认为,轨道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运输方式,将成为参与城市空间资源布局调整、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战略系统。轨道交通线网依托城市总体规划框架构建,但也会对城市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交通特征等产生引导作用。

    从国际先进城市发展经验来看,轨道交通网络可以提高经济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实现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绩效。如,东京通过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以东京站所在区域为核心,依托山手线建立七个副中心,形成“一核七心”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巴黎利用轨道交通优化城镇体系结构,通过城区轨道交通线路和市郊火车线的建设,形成轴向多中心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周围9个边缘城镇的一体化联接,增强了城市功能在区域层面的连贯性和对边缘城镇居民出行的吸引力。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善,青岛市将由以道路为主的传统交通模式转变到以轨道为主的现代交通模式,从而改变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流动方式和配置模式,引导空间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市地铁办主任、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贾福宁说,根据最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未来五年,青岛将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轨道交通将对崭新城市空间布局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与骨干支撑作用。

    根据市政府批复的《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我市将构建市区线路和快线两大层次分明、内外兼顾的网络结构体系。调整后的线网构架实现了轨道交通快线与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衔接,形成“一环四线、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轨道交通网络。这一轨道交通网络较好地呼应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深化和提升。2号线、11号线、13号线、1号线等线路建成运营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西海岸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未来,青岛将构建包含市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快线、市域范围铁路网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发展体系,形成以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城区为核心,“三城三网,网间互联”为基本形态,城区之间45分钟可达的中心湾区轨道交通线网。

    “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特别重视发展轨道交通,并把轨道车站作为城市的开发中心,进行居住、商业、办公等混合开发,打造紧凑型城市,引导人口居住就业沿公交走廊两侧紧密分布,使居住就业就近平衡,减少跨区交通,缓解城市拥堵。”贾福宁说,这种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即TOD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接受,也将给青岛的轨道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成网运营步伐的提速,青岛地铁将以更快速度融入城市,并在支撑引领城市发展、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城市建设发展开辟出新路径。(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刘薇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