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金琳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经济薄弱村镇依次“摘帽”,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完善;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企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青岛在扶贫、环保、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582.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5.2%,增长28.1%,民生政策、市办实事项目得到及时足额保障。
上半年,市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5亿元,支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今年全部“摘帽”,打赢扶贫攻坚战。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490元,为低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3.5亿元。安排10.2亿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1.2万人。统筹46亿元,用于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发放公共住房补贴。
1.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建立实施补充保险制度,将41种特殊药品、医用耗材等纳入补充医保支付范围,3.4万患者受益,节省医疗费1.5亿元。
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取消、停征、减免、调整19项收费和基金,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146亿元。支持“三创”战略加速实施,投入4亿元支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服务创业企业5000余家次、创客4万余人次。
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财政出资12.8亿元设立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35只,总规模72亿元,投资项目200余个。加速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储备项目64个,投资额1790亿元,PPP应用扩大到交通、市政、环保、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
财政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3915亿元,年均增长1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1年的64%上升到2016年的75.4%。(记者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