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敏(左)在一处“城市绿洲”水果店里帮忙搬货。
本报讯 万讯讯惊喜地发现,小区前的荒地上新开了一家新潮的水果店,很快她就成为了那里的常客。说它新潮,是因为这是一个半透明的集装箱,明亮的橱窗后面是十几平方米的水果陈列区,木质平台上还有块休息区可供乘坐。记者了解到,这个卖水果的集装箱名为“城市绿洲”,在西海岸新区已经有24处,“老板”是四位“80后”“90后”创业大学生。
唐小敏是“老板”之一,这位1982年出生的小伙子去年从前单位辞职后,创办了山东四海绿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三位朋友开始了创业之旅。“‘城市绿洲’采取的是‘社区销售终端+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将统一设计好的亭体布置在城市社区周边空地,面向社区居民销售最新鲜的水果。”唐小敏介绍道,“这种商业模式在欧美已经很流行,在成都等南方城市也开始兴起。”
2006年开办公司,同年5月获得1000万风险投资,2017年2月获5000万A轮投资意向,3月开始铺店,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4家分店。唐小敏创业之路走得顺利的关键,在于用上了“大数据分析”这个“法宝”。在位于中德生态园双创中心六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张贴着“中控室”的牌子,这里称得上是“城市绿洲”的“大脑”。
“每家分店的每笔消费记录都会汇集到这里,我们安排专人每天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出哪家店铺的哪类水果卖得最好,根据热度分析调配后期的配货。”唐小敏告诉记者。配合上公司的线上网站和微信平台上的会员购买记录,这家创业公司将消费者、商品和店铺的数据汇总后研判,继而开展的定向精准推广,大幅提高了水果的销量。
位于西海岸新区丹江路和武当山路口,李倩加盟了其中一家“城市绿洲”。从今年10月8日开业至今,这处水果店铺已经卖出了近5万元的销售额。26岁的李倩失业后,从朋友那里得知了加盟信息,这一新颖的商业模式让她动了心。“没想到开业一个月,生意这么好,除去每月要交给公司的3000元管理费,自己每月还能赚到八九千元。”
据了解,在24处“城市绿洲”中,和李倩一样的失业再就业人员还有14人,剩下的则是退伍军人和困难家庭人员。除了能带动就业,“城市绿洲”还能承担公益职能,室外和室内布置的休息区就可作为环卫工人休息室使用。
这一一体多用、公益化、社会化、商业化相融合的零售新业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房体设计、布局选址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唐小敏告诉记者。“这些亭体是青岛市政设计院设计的,布局都是以不挡路、不占用人行道盲道为前提,有几处以前还是堆放垃圾的地方,经过我们改造后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谈及下一步发展,唐小敏信心满满。“到明年年底,争取在西海岸铺设191处‘城市绿洲’,带动200人以上就业,再扩展到青岛其他区市,走向全国。”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陆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