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探访青岛创智新核:院士经济产业化引领城市跃级

来源:国际院士港 作者: 2017-11-26 09:06:17 字号:A- A+

纵观青岛的发展历史,李沧区有着深刻的工业烙印,青钢、青汽、石化、碱业、黄海橡胶五大工业集团曾占据了青岛市十大企业集团的半壁江山。但在大青岛的全新布局中,位居东部城区的李沧需要与市南、市北共同肩负起做优做美的重任。在决策层的战略视野中,李沧之于这座城市的意义,必然经历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蜕变。如果说,近几年来的李沧一直在演绎一曲蜕变之歌,那么2017年,这支曲子无疑正在步步迈向高潮。

近日,青岛国际院士港再迎两个产业项目落地,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帕克的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项目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的抗肿瘤新药研发中心均正式启动,这标志着继袁隆平、王玉田、何满潮、西拉姆等五位院士之后,青岛国际院士港已有七个院士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速推动“院士经济”落地。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运营,如今青岛国际院士港与75名院士签约合作,其中包括外籍院士54名,占72%。

从零出发打造一张新王牌

时代轮转,随着老企业搬迁和转型升级之路的不断探索,李沧区用坚定的脚步,奔跑着从边缘地带走向了中心城区。这一场蜕变,换来了新的面貌与机遇。

近几年,李沧区办成了一系列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大事、实事、难事、新事。2014青岛世园会成功举办,为李沧树立了一张生态新名片;青岛市自2008年启动的110家老企业搬迁工作于2016年全部完成,其中,李沧承担了55家;铁路青岛北站全面运营,打通了李沧走出去的经脉;青岛国际院士港和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高端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李沧的另一种可能。百年李村大集顺利搬迁、深圳路打通工程实现主线通车、停滞25年的沧口大厦恢复重建,一系列的历史难关被逐一攻破……

2017年李沧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区域发展的一个目标:打造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

“这里,城市在花园里,花园在城市中;这里,不仅宜业宜居,而且宜身宜心。”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与产业重塑互为表里,未来的“李沧面貌”不仅要利用好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宜居。还将推动城区规划有机更新、推动民生共享发展、推动文明不断进步,充分展现中心城区所应有的气质和内涵。

无创新,不转型。面对着老企业搬迁,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的大环境,作为一个老城区,李沧想要实现超越,就必须把最尖端的人才、项目引进来。自踏上转型之路以来,“创智”、“产业化”已然成为李沧区从零出发打造的一张新王牌。

打造院士创业的“桃花源”

2016年10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要在青岛研发海水稻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带着“海水也能种粮食?海水稻会不会咸如海水?”等诸多质疑,大家纷纷聚焦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其落户地——青岛国际院士港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曾表示,李沧区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做什么、怎么做”成为李沧区面临的一大问题。经过一系列调研和考察发现,李沧区不仅要经营总部经济,更要经营“人才”;不仅要经营人才,更要经营“院士级别”的人才。

院士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研发,需要有良好配套和学术氛围,优美环境和闹中取静的周边更是十分难得。于是,在创新思路的指引下,李沧区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将李沧区金水路171号这片商务楼重新定位: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世界首创的院士园区,成为院士创业的“桃花源”,让院士背后的研发团队和有着主导性的研发项目扎根李沧,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平稳换挡。

为了引进尖端人才,李沧区的领导们一次次前往拜访探讨,最终用真诚和实力打动了“大咖”们。实践证明,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定位及规划是科学而正确的。

青岛国际院士港自正式运作以来,院士引进工作卓有成效。如今青岛国际院士港与75名院士签约合作,其中包括外籍院士54名,占72%。随着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推进,今年9月,袁隆平院士团队试种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进行了首茬收割和现场测产,6‰盐碱度种植条件下的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亩产翻倍,大大超过了预期,标志着我国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研发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何满潮院士主持的能源与环境(青岛)国际联合实验室落成启用后,在雾霾防治、山地灾害预测和立体(三维)新能源网络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西拉姆院士的静电纺丝启动第一条生产线生产。随着多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青岛国际院士港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Seeram院士项目

成立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新材料的整体工业解决方案及纳米纤维新材料在能源、电子、生物医药、化工与环境和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的产业化开发。

项目一期产品防雾霾纱窗将于12月上旬投产,预计市场体量为100—200亿元,院士团队将以独家技术供应商和纱窗贴牌的方式从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四地起步,拓展中国防雾霾纱窗市场。

Park院士项目

院士本人与国内上市公司——深圳同益股份、院士港运营公司合作成立青岛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轻质高强度PET纤维增强PP领域进行合作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主要项目为原位成纤和轻质高强度PP+PET项目。11月8日,启动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项目。

其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智能高端家电、VR眼镜、高铁、医疗、航空航天等广阔领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量40万吨,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

陈璞院士项目

陈璞院士项目(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研发平台项目)定位于应用纳米技术开发生物新药,致力于国际领先的小核酸精准医疗产品研发,为癌症治疗提供靶向基因药物,同时研发高效低毒的多肽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用于多种疾病的靶向治疗。

院士团队携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山东大学共同打造国内外先进医药技术开发窗口,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的支持,打造出高端精准医疗研发平台及世界水平的小核酸药物载体研究平台。转运载体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细胞培养阶段、动物实验阶段和人体试验阶段。

院士团队已完成了细胞培养的中试,争取在3年内完成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阶段,并进入中试生产。力争3年内完成第一个抗癌新药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5年内开发5-10个靶向基因药物,并力争在5到6年内冲击创业板。预计2022年前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区级财力贡献400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销售收入、利润、区级财力贡献等指标10年内平均每年递增10-20%,将占有全球市场10%的份额。

“创智新核”护航,李沧逐梦花园城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在院士引进上,李沧区并不缺少竞争者。过去“风从南方来”,而这一次,李沧却成为了全国样板。

7月20日,刚刚提出建设“国际院士村”的深圳市宝安区派出代表团来到青岛国际院士港考察学习。两地对比来看,深圳市宝安区提出吸引院士的做法比青岛市李沧区晚了近半年。同时,宝安区提出容纳50名院士、诺奖获得者,而截至目前,与青岛国际院士港实际签约及达成合作协议的院士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宝安区的目标。

当前,国内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浪潮,各地都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王希静表示,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李沧来说,引进院士的最终目的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将着重引进这几个产业领域的全球院士。未来将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引进一个院士专家、带来一个创新团队、落地一批创新项目"这已经成为了李沧现在有序推进的工作,但李沧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

未来的李沧,将打造一种适宜科创的软环境,有效的集成院士们创新要素,在优化组合中产生‘1+1>2’的集成效应,培育出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打造新一代复合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