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青岛人防龙山商业街结束32年的历史,与岛城人挥手告别。
原标题:32岁龙山商业街谢幕关停后将被改建为停车场
龙山商业街曾经是当年青岛最时髦的地方,是很多老青岛记忆里一个鲜活明艳的商业符号。在一波波商业浪潮的洗礼之下,如今的它无奈走向萧条,款款谢幕。按照规划,龙山商业街将被改建为停车场,假以时日,它将以新的面貌重回岛城人身边。
■人去楼空
只剩一户未搬完
1月5日上午,龙山商业街已然空空荡荡,一家家商铺大门紧闭,只有通道中间几盏白炽灯亮着,提供着微弱的光线。
从1月1日开始,拥有32年历史的龙山商业街停止营业,门口的LED屏和张贴的公告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50多家业户陆续搬离,尚未拆除的门面、牌匾、货架和散落在玻璃门内的纸箱、包装袋、模特架,隐然表露出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此时,整个龙山商业街只剩下一家业户还没有彻底搬完。黄卫卫找来两个朋友帮忙一起打包,用几只手电筒照亮已经停止供电的摊位,在做最后的清理工作。衣服已经装了五六个大袋子,货架上、地面上还摆着一些没收拾。“本来是让元旦前搬完的,但是我最近事情太多,没来得及,一忙完就赶紧过来搬了。”她打算先把这些货品找个仓库放起来,然后再想想怎么处理。
黄卫卫在龙山商业街做服装生意22年了。1995年,她原本在即墨卖衣服,听说龙山商业街很火,就搬到这里。“那时候连摊位都不好找,大家都想到这里开店。”黄卫卫说,她刚来那会儿正是龙山商业街最红火的时候,每天人头攒动,客流不断,她隔半个月就去广州进一次货,从来不愁卖。“每逢过年之前那个月还有夜市呢,得开到晚上9点多才打烊。在我们这里,干得好的话一年挣个几十万没问题。”
“就这么结束了……”黄卫卫一边打包,一边不时环顾几眼她的摊位,感慨不已。如今大部分业户都迁到了中山商城重新营业,黄卫卫却打算改行,“干了这么多年累了,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规划一下干什么。20岁就在这里干了,干到现在都快50岁了,要走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昔日繁荣
曾人多如饺大箱收钱
正如黄卫卫所说,曾经的龙山商业街摊位难求,很是红火。1981年,龙山人防通道建起了龙山宾馆,四年之后建起了商业街,又过了两年向江苏路拓展延伸了一段,形成了现在的龙山商业街,面积有5万平方米。
“当时龙山商业街的建成很轰动,购物、住宿、餐饮、娱乐都有,是全国开发最早的人防综合商城。”青岛市人防地下商业街管理中心主任潘海盛告诉半岛记者,1988年全国人防平战结合先进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召开,龙山商业街曾被当作典型向全国推广。
服装销售是龙山商业街的特色。“和别的地方比,当时龙山商业街的服装比较时髦、新潮,很多业户从广州、北京进货,有些还从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进货,卖的都是高档货。你出去跟人说衣服在龙山商业街买的,是很自豪的。”据潘海盛回忆,上世纪90年代是龙山商业街最辉煌的十年,很多老青岛人都喜欢到这里淘货。“一件皮衣一两千块钱,放那时候来讲也不算便宜,但是卖得很快,尤其是赶上过年,到腊月二十五六就卖空了,一件都剩不下,有的业户连自己身上穿的都给卖了。”
韩燕在龙山商业街卖了27年皮草,一度同时开着8家店,还卖时装、鞋包。她对当年生意的火爆同样记忆犹新:“有时候人多得跟下饺子似的,你想挪个地方得用两手把人扒开,我们用大纸箱子收钱,到晚上数钱,整整一箱。”
盛极一时的龙山商业街吸引了不少外地业户慕名而来,尤其是江浙地区的商户。潘海盛说:“我对一个姓黄的小伙子印象特别深,他是温州人,刚来的时候又瘦又小,感觉还是个小孩呢,我当时怀疑他能不能行啊?但是他学习能力特别强,很快就把生意做大了,还在外面开了店,在青岛结婚生子,还把家人接了过来。”
除了在服装上引领潮流,龙山商业街在休闲娱乐上也很赶时髦。“现在的商场都打造吃购玩综合体,我们那时候有餐饮中心,有火锅城,还引进了电子游戏机、台球、‘时空隧道’,这些娱乐项目当时在青岛都是比较早的,还办过全市的台球比赛。”潘海盛说。
■经历沧桑
2000年是个分水岭
今年65岁的李大爷住在江苏路附近,离龙山路商业街不过几百米远。他见证了龙山商业街从建成到关停的全过程。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龙山商业街是个非常体面的消费场所,“穿的戴的都从这里买,全国各地的东西都买得到,年轻人结婚也喜欢来这里买结婚用品,东西都很新颖、时尚”。
2000年以后,李大爷到龙山商业街购物的次数逐渐少了起来,“很多老城区这边的人都往东部搬了,人少了活力就不足了,这个商业街也就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
潘海盛也认为,2000年是龙山商业街的一个分水岭。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商业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东部、北部等各大商圈的形成分散了部分消费者,再加上电商兴起带来的冲击,龙山商业街生意开始缓慢下滑。
“更明显的下滑出现在2013年以后,不少大型商场陆续建成,电商的发展势头更迅猛,冲击也更大了。”2012年,龙山商业街业户由鼎盛时期的400多家缩减到270多家,到2017年仅剩50多家。
“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韩燕对龙山商业街的逐渐萧条颇感惋惜,看着身边互相竞争又共同奋战的一家家业户在十几年时间里陆续撤离,也一度对自己的生意前景产生怀疑。“青岛的大商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改变或者选择。”
不过在韩燕看来,龙山商业街最后的50多家业户都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子”,是同行业里的精英。“最近这四五年,商业街已经没落了,干不下去的早就走了,留下的肯定是生意还能干的。”韩燕说,在皮草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她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固定客源,仅靠这部分客源就能维持比较稳定的收入。“我们这50多家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一直到关停前一天还卖了些货。”
■再履新职
关停后将建停车场
与龙山商业街同时关停的还有36岁的龙山宾馆。潘海盛参与了龙山商业街的全部历史,也参与了更早时候龙山宾馆的建成过程。
“龙山宾馆是背负了历史使命的。作为旅游城市,当时的青岛没有足够游客住宿的宾馆,为解决供需矛盾,市里就决定把龙山人防通道改建成宾馆。”据潘海盛介绍,龙山宾馆规格很高,彩电、收音机等高档设施齐全,省、市领导人都曾接待过。不过到了1996年,随着周边商旅酒店逐渐增多,龙山宾馆职能削弱,未再利用。
1985年,在原有龙山宾馆的基础上,人防通道利用剩余空间增设了商业街。潘海盛认为,这个改变也是历史必然。“这时候个体经济开放了,涌现出很多个体户,一方面为了刺激和繁荣消费市场,一方面为了安置就业,龙山商业街应运而生。”1988年,龙山商业街扩建,这一项目被列入当年青岛市11件民生大事之一,“从这个定位也能看出,龙山商业街在当时的作用和地位是很重要的。”潘海盛说。
在潘海盛看来,龙山商业街的关停,意味着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光荣卸任。根据规划,龙山商业街被划归华通集团,将由后者改建为停车场。“周围停车场太少,青大附院及周边停车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龙山商业街这块地下空间面积大、条件优,建成停车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潘海盛介绍,华通集团还将划出一部分区域建成大数据中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龙山商业街虽然关停了,但它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完成一种使命之后,承接了新的历史使命。”潘海盛认为,它依然可以成为很多青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 换地重生 /
日久生情,业户居民难舍龙山
面对龙山商业街的关停,李大爷连称“不舍”。“虽然这些年在这里买东西少了,但这是个人防通道,冬暖夏凉,尤其是到了夏天,凉快得很。我住得近,没事儿就溜达着过来避暑纳凉,以后恐怕不行了。”
更不舍的是龙山商业街的业户们。作为商业街负责人,潘海盛成为它最后的“守门人”。最近几个月时间里,不少业户找潘海盛“求情”,想挽留商业街。“他们长的在这里待了30多年,短的也有十几年,感情太深了。”元旦过后的一天早上,潘海盛在商业街里碰见一个以前的业户,“我问他,你不是搬走了吗?怎么还来。他说早上出门习惯性地就往这边走,到了之后才反应过来走错了。”
刚刚得到通知要从龙山商业街搬走那几天,韩燕整夜睡不着觉。“我今年51岁了,27年时间都在这里,说是把青春献给了龙山也不为过。”韩燕觉得龙山商业街是她的一个福地。生意最好的时候,除了龙山商业街,她还在南京路、中山路、台东等地开了好几家店,2013年孩子考大学,她要去北京陪读,打算关一部分店,想来想去最终只留下了龙山商业街的店。“龙山就像我的一个根据地,根据地是不能动的,它也是我起步的地方,从情感上我不能关了它。而且它面积大、租金低,从成本考虑也不能关。”随后几年,实体服装店普遍受挫,韩燕庆幸当时的决定,“留着其他那些店说不定赔了呢。”
同样难以告别龙山的还有赵丽娜。她40岁从幼儿园教师的岗位上退休,闲不住,跑到龙山商业街卖起了女装,几年后因为竞争太激烈改卖男装。“从1991年开始干起,坐着绿皮火车到广州进货,夏天车里40多摄氏度,每次进一两万块钱的货,为了防止钱被偷,用尼龙丝袜把钱包绑在腰上,捂得腰上起痱子,又红又肿。”赵丽娜能吃苦,生意做得也好,老客户多,搬离龙山商业街的前一天还卖了一千多块钱的货。
已经66岁了,赵丽娜原本打算不干了,想到手里还压着点儿库存,又搬到中山商城重新开张,要再试试。“龙山那个地方,真是特别舍不得。当年站得腿疼、顾不上吃饭,就是有那么股子劲头,那是我奋斗过的地方。”
心怀希望,重新激活中山商城
相隔不远的中山商城,成为30多家龙山商业街老业户的新场地。中山商城也被划归到华通集团下,遵循自愿原则,龙山商业街老业户被安置到中山商城,享受4到8个月免租优惠。这几天,搬到中山商城的老业户已经陆续开张。
赵丽娜在整理货物时,遇见了一位老客户。“你们一来,把中山商城给撑起来了。”这位客户的想法与赵丽娜不谋而合。“中山商城这几年也不太行了,只剩下稀稀拉拉几十家店铺,好的时候也有几百家呢。我们这一来,那些空着的商铺利用起来了,又激活了。”
搬迁之前,赵丽娜心里直犯嘀咕,不确定生意还能不能做得起来,经过5天的观察,她的顾虑慢慢打消了。“第一天没生意,从第二天开始,每天能卖个七八百块钱。反正8个月免租,算是给我们的一个过渡期,过了这8个月,要是行的话我就继续干。”
韩燕目前在中山商城租了3个店,生意也比预想中要好,每天能卖几万块钱的皮草,老客户居多。“店肯定还是要再养养的,毕竟是一个新的场地和环境。华通集团倒是没有把我们搬过来就扔下不管,后期可能还会有优惠政策或者组织活动拉动人气,计划是腊月里搞一个年货大集。”
“和在龙山时一样好。”这是韩燕对中山商城的期许。“其实也算是把两个商场放在一起,互相借对方人气,有人气东西就不愁卖。目前来看,我对以后还是很有希望的。”
地下商街掘金不易,接力棒能攥多久?
曾经的龙山商业街、中山商城人头攒动,是时代的弄潮儿。当年龙山商业街在和国货、东方贸易大厦的正面交锋中脱颖而出,款式新颖、价格灵活是它的制胜法宝。然而之后的十几年,地上商业业态发展迅猛,各大商场鳞次栉比,时尚的鞋服品牌和多样的休闲项目将青年消费群体吸引了过去。渐渐的,龙山商业街落伍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一同变老,由青年长成中年,龙山商业街不再时髦。
从龙山商业街出来,再溜达着或坐几站公交车去中山商城,是很多老青岛的固定逛街路线。中山商城算是曾接过龙山商业街的接力棒,复制了它的辉煌,如今也与它面临相似的命运。在龙山商业街老业户搬进来之前,这里也是空空荡荡,只剩几十家商铺在维持人气,与热闹的往昔形成鲜明对比。经过了这次调整,前路如何依然有待时间考证。
地下商街曾经被我们赋予无数的商业想象。龙山地下商业街、中山商城这样的老牌商街由盛转衰,太古百货、地景大道等商街也面临挑战。地下淘金并非易事,一个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无不遭遇阵痛。“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仍有专家看好地下商街的未来,认为青岛的商业发展现状远没有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于地表空间的有限,在黄金地段钻地掘金为上策,而一条条地铁的开通在将人们带入地下空间的同时,也将再次触动地下商街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