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炼49种刀法 他要复兴这门盛行唐代的手艺(图)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杨海振 2018-01-31 06:02:02 字号:A- A+

手起,刀落,目随心动——或轻盈转折,或沉着顿挫,丝丝不落,刀刀藏锋。孙健“修炼”的49种刀法,并非用来克敌,却是制“胜”的利器。过去20多年,孙健用手中的刀与“胜”结缘,他的刀,不是兵器,是锋刃尖利的灵巧工具;他刀下的“胜”,无关胜负,而是曾经盛行于唐代的一门手艺。

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孙健的心血。

孙健在创作当中。

“镂胜”,在当今工艺美术圈儿之外,恐怕已少有人听说过如是名物,而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它却作为日常的存在,用于妇女头上的发饰抑或官宦之家服饰上的贴饰。孙健悉心追溯源流,将“镂胜”的发端上溯至商周:最直观的证据是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质地的太阳神鸟图样——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他还在诸多古人描摹生活的诗作中找到了“镂胜”的蛛丝马迹……不过真正改变孙健人生轨迹的并不是它们。

20多年前,孙健就对这门绵延千年的刻镂技艺一见倾心。那时他是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主修中国画。当年老师在日本拍摄的一件中国唐代手工刻镂的金箔制品,无意中将其领进了制“胜”之门。孙健至今都记得那件“人胜”美物——以人物为主题的刻镂之作,它是一家名为正沧院的日本私人博物馆的馆藏。一枚只有普通纸张厚度的金箔之上,每一笔刻画都如蚕丝般纤细而精巧,所描绘的小儿戏犬的场景甚是灵动。孙健认真琢磨其刀法,似与中国传统书画之笔锋一脉相承,而其明暗错落、栩栩如生的面貌,绝非笔墨可得。

主修中国画的孙健,最终将笔换作了刀。2004年他在青岛城阳区创建镂胜艺术工作室,将自己的传统书画功底融入到镂胜创作。他的一幅令无数欣赏者凝神屏息的作品《杨枝观音》,吸收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元素,在水纹宣纸上,运用了镂胜的埋刀法,也是49种“孙氏刀法”中的代表性刀法:“伏刀”。每刀的藏锋力入宣纸而起刀,正如清代许容《说篆》中所云:“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为丰富自己的刻镂技艺,他还曾拜在书法界前辈张杰三老先生门下学习,将书法名作也作为镂胜的题材发扬光大。

从1995年开始,孙健一头扎进故纸堆精研“刀法”之源流,26年间他从未间断对中国工艺美术中曾经断代的精品——镂胜艺术的整理与探究,作为2017年公布的城阳区拔尖人才,他的工作室也吸纳了更多年轻人沉下心来学习与传承这门古老的技法。与此同时,基于传统的创新也从未停歇。

同样在2017年,他的镂胜创作被中共中央外联部礼宾局定为“一带一路”传统文化国礼,而他也正在研磨,将传统的丝帛、金箔和银箔三种材质的载体互相结合,创作出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来青岛以及中国前沿领域和社会生活变迁的新的镂胜佳作。

他相信,原料材质、工具,以及题材上的创新,最终将唤醒这门绵延千年、已然式微的传统技艺,而在时代的辉映之下,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独门秘技,终将迎来复兴。(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魏/文 王雷/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