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2017年度青岛科学技术奖名单揭晓 最高奖空缺

2018-06-27 06:27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14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奖

“产业化”成为重要考量标准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6月26日,青岛市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2017年度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2017年度全市共有145个项目(个人)获奖,分别为自然科学奖8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126项、国际合作奖2人。

与往年相比,2017年度奖项评选更加严苛,多个奖项出现空缺,而且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加强调“产业化”在评选因素中的比重,以推进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评选宁缺毋滥,最高奖空缺

2017年度市科技最高奖出现空缺。《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最高科技奖在2010年度曾出现过一次空缺,其余年度每年均有一至两人获奖。据市科技局科技服务处处长姜荣先介绍,由于2017年度的评奖将异地评审比例增加,把关更加严格,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没有申报项目达到最高奖的标准,因此出现空缺。

实际上,此次评奖不仅最高奖出现空缺,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自然科学奖的三等奖也出现空缺。“我们在邀请专家进行评选时发现,自然科学奖的申报出现两极化现象,要么很好,要么很差,中间出现空挡。”姜荣先说,评审委员会坚持不能为评奖而评奖,没有符合标准的也不能将就,于是出现了较为少见的“三等奖空缺”现象。

五大新兴产业突出,占产业化项目的64.08%

通过获奖项目可以看出,评选向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倾斜。获奖项目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海洋等五大新兴产业的项目共66项,占全部产业化项目的64.08%,有力支撑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奖项目达10项,数字化家电、光电子等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人工智能技术在云家电、物流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有3个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创新团队项目,其带头人分别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田原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吴能友、青岛科技大学汪传生,均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通过持续协同攻关,在低碳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和橡胶高效混炼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在先进制造领域,高效优质激光焊接工艺、动车组钩缓装置及轨道车辆整车振动试验等成果,带动了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领域14个项目获奖,居各产业之首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依托海洋科研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2017年现代海洋领域获奖项目共14项,居各产业之首。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涉海高校院所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参与国家重大计划和工程,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和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明月海藻、海大生物等海洋领域科技型企业,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亿多元,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力量。

企业牵头完成5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占1/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57项,高于高校院所牵头完成的项目数。其中,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园区集聚优势,企业牵头获奖项目达10项,居各区市之首。

而且,很多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的作用。例如,青岛中辉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于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内,依托哈工程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家,成功研发了“复合吸附式船体清刷机器人”,引领了国内船舶清刷及维修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青岛必福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阻燃型零溶剂聚氨酯防腐地坪涂料”,系博士创始人10多年研发成果,项目紧扣市场环保需求,已在山东、北京、天津等多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科技创业一等奖。青岛农业大学与本地企业合作研发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近三年在青生产销售收入超6亿元。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际相关产品的垄断。

据统计,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占到近1/3,各类奖项一等奖中超八成由产学研合作完成。

引进院所发力,创新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岛城引进院所开始发力,部分创新成果在此次评奖过程中逐步显现。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首次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崔光磊带领团队研制的固态锂电池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万米深海示范,是我国首次突破全深海电源的技术瓶颈,为深海空间站实验奠定了坚实的能源供给基础。

中电科41所的项目“PXI总线宽带微波信号控制与调理模块”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所研制的小型化自动测试系列化产品,关键微波部件实现了全面国产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航天、雷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惠民,农业医疗领域涌现大批创新成果

科技惠民是此次科技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农业领域项目3项,占一等奖总数的30%。青岛农业大学、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研发团队多年潜心研究,分别在梨、花生等重要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上突破多项种质创新,累计推广面积千万亩,新增纯收益5亿多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易邦生物通过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攻关,有效降低了PCV2(猪圆环病毒)发病率,减少了养殖损失,提高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近三年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亿多元。

在获奖项目中,涉及医疗或医药领域的项目多达36项,如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新机制和防治新靶点、糖尿病筛查干预、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和营养干预研究、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等成果,将为百姓健康带来福祉。其中,市立医院引进的美籍全科医生朱学明10年来扎根青岛,多次参与国际活动医疗保障,常年坚持高血压社区义诊,引入并推广全科医学理念,无私奉献岛城各界患者,荣获国际科技合作奖。(记者 王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