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16日讯(记者 朱颖)为更直观地了解青岛生态环境建设成就,让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青岛市环保局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微影响力·美丽青岛行”活动。8月16日上午,由市环保局组织的“微影响力·美丽青岛行”采访团来到西海岸新区,现场参观了青岛前湾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德生态园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青岛前湾港:零排放低成本 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
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采访团首先来到青岛前湾港,现场参观了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情况。据介绍,作为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于2017年5月份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零排放的自动化码头“青岛模式”,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青岛前湾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注重可持续发展,码头装卸运输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单位耗能最低,实现零排放和夜间无灯光作业。首创了世界上重量最轻、循环补电、巡航里程无限制的集装箱自动导引车,可在每个作业循环中自动完成消耗电能补充,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上亿元,比同类设备重量减轻10吨。
融合 “五大系统”,节省工作人员70%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不仅要衡量港口的吞吐量,还要衡量港口的技术水平。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采用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模糊控制、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安全防范等技术,融合 “五大系统”(码头操作系统TOS、设备控制系统ECS、闸口控制系统G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网站预约查询系统), 自主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为码头赋予一颗会思考、能决策的“大脑”。从码头岸边到闸口,所有设备实现无人驾驶,整个作业现场空无一人,实现作业工艺流程化、决策智能化、执行自动化、现场无人化、能源绿色化,实现了集装箱装卸作业模式的变革,推动港口由人员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以两个泊位单班计算,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个人的工作,节省工作人员70%。以前桥吊和轨道吊司机需要4年以上时间,经过培训及锻炼才能够具备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工作时要爬到四五十米的高空驾驶室操作设备,长时间低头俯视下方非常辛苦。现在,通过几周的培训,一个小姑娘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搞定多台装卸设备,工人作业地点由风吹日晒的现场搬到了环境舒适的办公楼、工装也变成了西装,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变成了轻松的监控辅助作业,码头工人成了令人羡慕的“金蓝领”。
中德生态园 全面启动7万平米被动房二期建设
中德生态园生态建设亮点多结束第一站的采访,“美丽青岛行”采访团又来到位于团结路的青岛中德生态园进行参观,通过园区建设历程、全景沙盘、等介绍,采访团全方位了解园区生态发展水平、生态园区管理体制。
据介绍,青岛中德生态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对园区内原有塘坝、冲沟、河流进行保留,降低能耗,涵养水源,提升固碳效果。目前,已完成园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启动了山王河湿地保护工程、河洛埠湖周边景观保护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已开工约21公里长,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或排水降噪路面建设;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山东省第一条综合应用十大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的道路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随后,采访团来到被动房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设情况:园区目前已开工绿色建筑190余万平方米,全部按照中德两国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2016年9月,首届亚洲被动房大会在园区成功召开,2017年7万平米被动房社区主体完工。2018年将全面启动7万平米被动房二期建设工作。
开展“微影响力美丽青岛行”活动,目的是通过组织有社会影响力的自媒体,实地参观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客观反映我市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过程,忠实记录新时代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足迹,同时,活动也将对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积重难返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关注,回应社会关切,梳理工作短板,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