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回青 带回台风玉兔一手资料

2018-11-06 14:08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11月5日中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薛家岛码头上秋雨濛濛,“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务,缓缓驶入青岛母港。据了解,本航次主要以西太平洋的水文过程调查为主,历时31天,行程5600余海里,航次搭载了国内8个单位的2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科研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科考任务。

▲科学号返青。

据此次科考的执行首席科学家王铮介绍,本航次除了西太平洋的水文过程调查外,同时也开展对海洋生物生态、化学过程和沉积物的调查研究。航次共完成70个作业站位,包括45个常规CTD站位以及25个走航站位,获取了东经130度全水深CTD(温盐深仪)和LADCP(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观测资料,对棉兰老冷涡和哈马黑拉暖涡进行了CTD和湍流剖面加密观测,进行了大气多要素走航观测等。此外,国产海洋仪器波浪滑翔器和高频漂流浮标首次在西太平洋区域海试成功,成功回收并重新布放两套物理水文、地质沉积物测量组合潜标,完成多联网和微塑料水平拖网等科考工作。这些观测资料的成功获取有助于加深对该海区环流及气候变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科学号返青-海水过滤器。

“今年中部型厄尔尼诺现象明显,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中部型厄尔尼诺现象期间取得西太平洋全水深的观测数据。”该航次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袁东亮介绍,热带西太平洋对我国季风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但此前我国对这方面的观测数据非常少,此次观测为我们认识西太平洋多尺度环流变异以及气候和环境效应提供观测和基础数据支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号科考期间在北纬18度断面获取了台风“玉兔”过境后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台风过去后,会对海域造成哪些影响,多深的海水会受到影响,这些观测数据意义重大。”袁东亮表示。(记者 郑文斌 周光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