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开学了!接孩子放学又成难题 校内托管何时落地?

2019-03-07 14:02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对双职工而言,每天接孩子放学是个大难题。王晓雨 摄

“寒假时,家长群里就在传,以后所有学校都要有校内课后托管。可这都开学两周了,学校依然没动静,我们家长可耗不起。”新学期开学两周了,对于许多像李女士一样的家长来说,与新学期相伴而来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三点半难题”。1月25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岛市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自2019年春季起实施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新学期已开始,家长们期待政策落地。

还没动静 家长无奈校外托管

李女士说,自己和丈夫都是上班族,早上送孩子上学不成问题,但下午接孩子放学却成了难题。听说各校开展校内托管的新政,她想着今年总算可以少花点钱,没想到临近开学学校也没动静,反倒是去年孩子一直去的校外托管班,三番五次打电话来询问是否续费。“孩子的事可耽误不起,最后我还是给他续费了,费用一交一学期,估计校内托管开了,我们也捞不着去了。”

家有二孩的张凌今年也选择了把老大送进校外托管。“我们孩子学校去年就有校内托管,花钱虽然比校外少,但托管时间也短,老师们教的内容也少。一开始全年级几十个孩子参加,两三个月后,大家纷纷转到校外托管班,今年我也不折腾了,直接报校外的行了。”张凌说,他们学校的校内托管采用的是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托管,但因为费用低,每天托管到5点半就结束,而且除了辅导作业和带着孩子看看书、做做游戏之外,没有更多的活动,孩子每次回家都抱怨“无聊”。

校内托管 在学校不是新鲜话题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各校都有校内托管,只是当时不这么叫。那时候学生还不是3点半放学,而是5点放学,对那些家长没法及时来接的孩子,学校采取全校老师排班的方式,对留校的学生进行辅导管理。”一名教师向记者回忆,校内课后托管在岛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那时学生留校时间较短,每天加班的老师也有适当的补贴,他还记得,当时每个孩子的费用为20元,直接补贴给排班的老师。

后来随着教育系统规范化办学要求的出台,担心这一费用与“乱收费”和老师“有偿家教”挂钩,各校叫停了这种以校内老师为责任主体的课后托管。2013年,由青岛市家促会牵头,每个区选择2所学校开展校内托管试点,嘉峪关学校、莱芜一路小学、山东路小学等6所学校进入首批试点。因为受家长好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普集路小学等5所学校也随后开展试点,更多学校随后跟进。各具特色的校内课后托管模式,开始在岛城进入探索阶段。

众口难调 家长嫌弃“性价比”不够

早在2017年9月,青岛市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学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到课后托管中来。去年一年,多所学校也重新开始了校内课后托管,随着社会对购买服务模式的认可和校外专业托管机构的崛起,“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引入第三方托管”模式成为主流。免去了老师和家长的义务付出,低价享受专业课后托管,这看似学校和家长双赢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校外托管机构不仅帮着辅导作业,还有美术、机器人、英语等兴趣课,有的还管晚饭,校内肯定不可能啊。而且像我们学校,每天下午都有足球队在操场训练,校内课后托管的孩子们只能在教室里。”跟张凌一样,家长王女士觉得校内课后托管虽然价格低,但性价比也低,所以不愿意选择校内托管。据了解,因为校内托管多为象征性收费,学生缴费远低于市场价,第三方托管机构在提供的服务上,与纯粹校外托管机构而言,确实在多样性、专业度上存在差异。

同时校内开办的性质,也把学校被动推到了责任主体的位置。“孩子只要还在学校里待着,出了事就都算学校的。自从开了校内课后托管,我们每天的值班老师都提心吊胆,校外机构老师走完了检查一圈才敢走。有些家长还不自觉,说好托管6点结束,她明明能准时到,非得先回家做完饭再来接孩子。”有负责学校托管工作的老师向记者抱怨,学校刚开始开展校内课后托管的两周,她每天都是8点半离校,除了应对家长对校外机构老师的投诉外,还经常有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来找。“不是孩子跑到跑道上,影响了校队的训练,就是托管的孩子们把教室弄乱了,第二天提供教室那个班的班主任来找。”

新政出台 期盼落地时更“人性化”

按照新出台的《关于做好青岛市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将由政府专项资金为此项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用于托管基本服务,包括看管自习、组织开展适合的艺体活动等。各区市确定需托管学生人数,区市财政局按每生每小时2-5元标准,以增加教职工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拨付。教师课后校内托管工作补贴的发放纳入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按每月动态考核情况发放,激励参与教师提高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托管质量。

记者注意到,新政除了规定政府将部分买单外,此次还明确,补贴将纳入老师绩效,这一点让很多学校感到欣慰。“校内托管其实最愁的就是一个字钱,有了足够的费用,老师们也愿意加班,校外机构提供的服务也能更优质、更多样。”有校长表示,希望新政真正落地时,能够更柔性更人性化,既关注老师群体的实际困难,不要把板子一味打在学校身上;又可以考虑家长的多样需求,在开展方式上放开限制。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