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早晨六七点钟,在台东步行街、广电大厦等地作业的环卫工人,经常收到一份热腾腾的早餐外卖,可他们却显得很意外,连连向骑手道谢。这份外卖是谁点的?记者调查发现,这份爱心已多次出现,通常是匿名,而TA可能就是你身边的白领、普工、学生...
外卖订单
爆料
青岛环卫工频接“神秘”外卖
备注信息总是这几句
5月19日上午8时左右,青岛市市级机关办公楼附近的环卫工人,收到了一份胡姓网友订的外卖。外卖包装袋里,包含3碗老甜沫和6个白菜猪肉烫面大包,订单显示,奉献这份爱心,胡先生在线支付了43.5元。最让人暖心的是备注中的几行字,“不必送货,独立包装,请把早餐送给周边的环卫工人或者交警同志。”拿着热腾腾的早餐,看着这样一句话,一股暖流涌上了环卫工人的心头。
这份外卖是谁点的?记者在辗转调查中窥得了好心人的踪迹。家住青岛市北区延安路附近的王鹏告诉记者,他曾看到一份外卖订单。3月7日上午6时58分,一位胡姓网友通过网络订餐的方式,将8份早餐送到外卖骑手以及台东周边的环卫工人手中。“不必送货,独立包装,送给环卫工...”备注内容仍是熟悉的那几句。
“太暖了!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爱心订单,原来好人就在我们身边,我是做助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看到有人在关心这些辛苦的老人,感觉遇到了同行人!”感动之余,王鹏将这份订单拍照保存,希望能和记者一起寻找下单人。在王鹏提供的订单中,记者找到了胡先生的联系方式。
寻找
80后普通工人“现身”
省一盒烟换一顿热乎儿饭
对于这次善举引发的关注,胡先生感到十分意外并有些不知所措。“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做的十分有限,平时在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外卖小哥、交警同志都不容易,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我想帮帮忙,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儿饭!”
据了解,胡先生是个80后,今年33岁,是城阳夏庄一个工厂里的普工,家里还经营着一片杏园,名叫“老胡杏园”,当季时供市民采摘,邻里乡亲就亲切地称他为小胡。“杏园每年能赚一万七千元左右,生活宽裕些,就拿出一盒烟、一壶酒的钱,夏天在超市前给环卫工人给送水,冬天订一份简单的早餐。”据统计,从2017年至今,小胡已经下了45单,把爱心送往台东、广电大厦、市政府等人群聚集地,花费近1500元。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小胡点餐的其中一个餐馆“AFS BAOZI&CAFE”,5月13日,小胡曾订了3份小米番薯粥、三鲜青岛大包送至广电大厦。“感受到了这样的爱心,我们也想做点什么,把粥换成了大份,叮嘱骑手一定要送到环卫工人手中!”店长王仕俊提到,收到这份特殊的外卖,既意外又感动,希望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背后
路边吃馒头、啃咸菜令人心疼
小胡还偷偷送过面粉、油
谈及订爱心外卖的初心,小胡仍有些哽咽。2017年下半年的一天,早上5点多,小胡如往常一般,来到李沧区兴山路社区早市卖杏。“伸展铺位时,我看到马路对面,一位50多岁的环卫工人,坐在路牙上,吃着一个拳头大的馒头,啃着一小块咸菜,连水都没有,她看起来又热又累,当时我就有点想哭。”小胡说,从此以后,每当遇见环卫工人,他就买份包子、粥,花个三五块钱,让他们吃顿早饭,后来网络订餐兴起后,就订起了爱心外卖。
“有很多环卫工人打电话表示感谢,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大爷,抽泣着说从没吃过这样的早餐。”小胡回忆起那些温暖的瞬间,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样简单而又真挚的一句话,他决定要把这份爱心坚持下去。虽然很多同事朋友都对这件事持怀疑态度,还笑称他想做个“热心好市民”,但小胡还是想让这些服务在一线的送餐员、环卫工人、交警感受到,有人在关心着他们。
记者了解到,小胡的热心肠其实由来已久。2015年,他在即墨马山附近,看到一位50多岁的阿姨在卖祭祀用品。“当时,阿姨卖丢了3份用品,急的一边卖一边哭,随即就收了摊,我想跟着看看她有什么困难,到她的家门口才发现,家里很脏,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窗户都是用油纸糊的,还有一个儿子手脚残疾,看到这个画面,我真的非常心疼。”小胡说,丢的东西看起来就值60元左右,但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天的生活费。“我的车上放着两袋面,一桶油,放在她的家门口,敲敲门,就走了,希望能帮上他们。”
行动
帮TA点份外卖
80、90、00后的线上“微公益”
事实上,爱心订单已在青岛上演多次。“订9份小笼包送外卖骑手”、“寒冬订几十杯热饮送环卫工人”...这些事情在网络上传开后,引来网友点赞声一片。随手一单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的“微公益”模式,而年轻的80、90、00后成为新一代的爱心“生力军”。
有声音指出,年轻人缺乏爱心,但也许事实恰恰相反。“80、90后是需要关心的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关注自己的需求,较少关注别人。”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徐从德指出,爱心订单的出现说明了年轻人正在走向独立,他们对一线劳动者的工作表示理解、认可、支持,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和照顾。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心,这个社会就不再那么冷漠。”小胡希望,在订爱心外卖的路上,他能找到同行人,一起在各自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温暖他人。帮TA点份外卖,让奋斗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交警吃上一顿饱饭,有时就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姜玲)
记者手记
善意和温情是青岛的“城市之光”
在青岛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温暖场景和温暖故事越来越多,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去年6月,4岁的小九月逝世,这位小天使的离开令全城心碎。小九月患的病在脑干部位,并且来得非常突然,脑部存在占位性病变,一旦病发,治愈率为零。在绝望之余,小九月的妈妈想到了器官捐献,让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面对妈妈的这个决定,小九月对妈妈说:我愿意!6月21日早晨7点58分,小九月停止了呼吸,化作天使启程奔赴天堂,她在世间留下的肝脏、肾脏、眼角膜,让5个家庭迎来了重生的希望。
去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举办期间,参与城市志愿服务的“青岛大妈”为峰会增添了别样的风采,赢得广泛赞誉。不管是外地游客问路,还是充当“急救员”处理伤口,他们都处理的得心应手。“十八般武艺”傍身的志愿者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默默服务和温暖着这座城市。上合青岛峰会闭幕,褪下“战袍”,这些可爱可敬的“青岛大妈”并没有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而是走上了日常的志愿服务岗位,为城市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青岛大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顶起青岛志愿服务的“半边天”;她们风雨无阻,用爱心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
今年4月,青岛真情巴士52路驾驶员李小莉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时,遇到暖心的一幕:一个小男孩停下脚步,鞠躬向驾驶员表达谢意。李小莉说,当时,她驾驶公交车,执行从阜安景苑发往黄岛汽车总站的营运任务,即将到达终点站黄岛汽车总站时,路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发现有行人准备通过斑马线,她便停车礼让。从公交车监控视频上可以看到,李小莉停车之后,行人陆续过马路。其中,有一位老人牵着男孩过马路,走到公交车前,男孩脱开老人的手停了下来,然后向驾驶员鞠躬后才离开。看到男孩鞠躬,李小莉立即给予了回应,微笑着向男孩挥手致意。“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都对这暖心一幕进行了转发和点赞,不少网友将小男孩亲切地称之为“鞠躬暖男”。
从小男孩向礼让斑马线的公交司机鞠躬,到小九月捐献器官让5人迎来新生;从全城救助熊猫血坠楼少年,到十余名崂山好邻居救助晕倒的七旬老人……善意传递温暖,感动总在身边,当我们被这些爱心感动时,其实也是被我们自己所打动。青岛是座有爱之城,而善意和温情,永远是城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