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中小学语文全用新教材 专家解读:强阅读重表达

2019-08-28 14:25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段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等三门学科将全部换成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而其中《语文》教材应该说是最受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大幅度增加,阅读量也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更加注重语文阅读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新版统编《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又体现出哪些趋势?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带着以上的疑问,早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多名岛城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来听听他们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解读。 

变化 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 

记者了解到,此次统编教材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翻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我上学了”成为第一个栏目,而第一课的内容则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后面才是拼音的学习。 

统编《语文》教材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小学语文整体上古诗文的篇目也有了大量增加,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初中有古诗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从《诗经》到清代诗歌,从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现。 

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大大加强了古诗词的积累量。据了解,教材中除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5首古诗词外,还选入了适合小学生阅读、背诵的古诗词540余首。这些古诗词多数没有以课文的形式出现,而是增加在课后的“日积月累”这个栏目中。该栏目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背诵、积累,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及对诗人表达的感情,不要求掌握。文言文的学习安排上也有所调整,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过去文言文是从小学五年级下册开始编排的,而统编教材将文言文教学提前到了小学三年级。 

此外,小学统编《语文》教材还增加了很多成语、名言警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文化常识等内容,以期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初中的《综合性学习》则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重视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认为:“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所以语文素养无从谈起。某种意义上,统编《语文》教材‘主治’不读书、少读书。”他还表示,将来的高考语文试卷的卷面内容将会增多,由原来的7000字增加到9000字。随着语文试卷阅读量的增加,考试难度也将相应加大。 

因此,统编《语文》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到了语文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延伸阅读量。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本教材都有系统的书目安排,七至九年级的每册有6个单元,都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教材还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如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初中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 

统编《语文》教材在强调阅读的同时,还强调语言表达能力。记者了解到,教材每一册的每一模块都设置了“口语交际”栏目,突出对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上,每册编排4次(六年级下册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书面表达也同样得到了重视,比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加强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 

观点 

家长说 支持增加内容,但担心如何能学好 

记者采访了解到,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都知道了今年秋季学期要使用新教材的事情。“听说是课本里增加了很多古诗词的内容,作为家长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希望孩子能够了解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市民张女士介绍,不过她也有很多疑惑的地方,比如将来孩子应该怎样学习语文,注重培养的能力主要有哪些,考试中可能会考哪些内容,语文学习的努力方向在哪里等等。 

也有家长表示,语文增加的不仅仅是古诗词等,相应的阅读量也在增加,是不是意味着将来的中高考,阅读量也将有所增加,“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积累,课本内容的阅读量增加了,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课外阅读量也要增加,才能满足考试或者是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语文阅读量增加对于学生和家长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之前学生的假期多数都在辅导班和培训机构里,看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如今增加了语文阅读量必然会引起矛盾,如何协调辅导班和空闲阅读时间,成了学生和家长必须考虑的事情。

教师说 知识点明确,有利于语文素养提升 

“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是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建构,优秀文化的传承,思维的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等,更加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新版教材结构方面思路也特别清晰,知识点特别系统,训练点更加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知识点有什么样的要求,训练也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太平路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袁隽表示。 

统编教材使用的挑战主要在于与原有教材的良好衔接,目前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准备,参加了多次培训,也听了很多课例的讲解。据市南区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沈春梅介绍:“省、市、区域,包括校内,对全校老师都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在线上线下也有很多专题性的培训。只要有相关活动,区域和我们学校都积极组织老师去参加。培训的内容大多根据统编教材的特点,一个年级的老师对多个年级的教材都进行一定的涉猎。”但沈春梅认为,新教材对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 

“对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我们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习,而是师生互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她认为,不管是几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很重要。此外,低年级学生还应该注重学会倾听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们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多动起来,这是对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教学还是主要侧重在学生识字、朗读培养,以及语言积累的培养。一课一得,知识点清晰,这是老师在教学模式上的转变。” 

专家说 与课标对接,只为更好地运用语文 

“统编教材的使用是从2017年开始的,当时要求小学、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去年覆盖到小学和初中的一二年级,而今年全部覆盖到义务教育段所有年级。”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颜秉君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一二年级的老师来说并不是新鲜事,其变化主要是体现三到六年级。实际上,针对统编教材今年暑假开始之初,市教科院和各区的教育研究中心就做了专门的培训。而在开学前,学校还将针对统编教材,继续对教师进行培训。 

她认为,统编《语文》教材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以往比较重视人文主题,而统编教材不仅重视人文主题,也增加了语文要素,主要涉及要形成哪些能力,要学到哪些知识。比如说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整套教材结构单元设计得非常清晰,语文要素良好与课标对接,注重听说读写体系的形成,整套教材都有着明确的体系。”颜秉君告诉记者,统编教材还设置不同的课型,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单元,比如说习作的单元、阅读策略单元,而这些都是非常注重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特殊单元的设置,实际上也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语文是来用的”。除此之外,新教材也在强调扩大阅读的量,每篇文章除了教材本身,还有拓展阅读的内容,一篇文章还可以延伸出若干篇包括整本书的阅读等内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