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在城阳开幕

2019-10-12 16:29 来源:蓝睛
分享到:

10月12日上午,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幕,国内心理咨询研究专家在开幕式上做了主题报告,城阳区向大会介绍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来自全国的230余位心理咨询专家学者、1000余名咨询师代表参加大会。


近年来,城阳区认真落实省委“八大发展战略”,市委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的要求,扎实推进“阳光城阳”建设,一直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和“阳光城阳”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思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阳光心态培育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危机干预和矛盾化解体系,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区,努力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城阳力量、展现城阳担当。


据了解,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由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城阳区委、区政府协办,城阳区委政法委、城阳区卫生健康局、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会期从10月11日至14日,活动包含《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历史回顾与趋势展望》《健康中国行动中心理咨询师的作用》等10场主题报告,推出《关于心理咨询类培训课程与证书的共识与声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登记与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成长指南》三项大会发布,并实地参观考察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棘洪滩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后田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观摩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心理服务发展情况现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心理服务愈来愈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和民生工程。城阳区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和“阳光城阳”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思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阳光心态培育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危机干预和矛盾化解体系,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城阳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了“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最大化提高决策效率、管理效力。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城阳区健康心理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建立督导考核体系。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制定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社区职责,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阳光社区、阳光校园、阳光企业、阳光家庭和阳光志愿团队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建有标准,做有实效。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均达到100%,搭建起贯穿区、街道、社区三层级,集信息搜集、定点处置、上门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按照层次和职责打造标准化心理服务场所,目前已建成区级社会心理服务基地1个、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6个;20个社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一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示范工作室正在建设中;社区居委会心理工作室覆盖率到年底达到50%,2020年达到100%,覆盖全区195个社区。

建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机制。创办全市首家心理专刊,编印《心理健康手册》4万余册、心理健康科普材料1.6万份,全部向居民免费发放;在全市率先成立“幸福家•心沟通”心理援助服务基地,定期举办“菜单式”公益讲座,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创建“城阳区阳光心理援助服务平台”,集合心理测评、知识普及、放松训练等功能,为广大市民打造了“心灵驿站”。

坚持专业化思维,构建涵盖多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格局

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积极培养不同领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将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加强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社会救助心理关爱机制,在全市建成首家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建立“物质救助+心理救助”的多元综合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搭建心理沟通和对话平台。建立特殊人群心理矫治机制,将全部社区矫正人员和重点安置帮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纳入心理健康评估范畴,3年来累计完成个体评估2000余人次(特别是重大活动期间,及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评、疏导,有效保证了重大活动期间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稳定)。

建立残疾人心理疏导机制,实现由单纯“救助保障”到“精神帮扶”服务方式转变,在全省率先成立第一家专业性“残疾人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初步形成了“机构+社区+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目前已有1000余名残疾人通过专业心理服务得到缓解和康复。建立涉军、涉访群体心理疏导机制,对退役军人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服务2600人次,让他们平稳度过过渡期,实现军队到社会的成功转型。探索将心理疏导干预、心理救治救助融入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全过程,舒缓情绪,解开心结,促进案结事了。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关照情绪,温暖身心”百场行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暨宿舍心理文化节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心理体悟式家长会”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构建起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成立城阳区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心灵港湾”“心探索”和“心阳光”工作坊对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每年进行20多期的专业培训,目前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证书的教师81人、三级证书的教师271人,10人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全区有6所学校获评山东省心理健康先进单位,1所荣获国家级研究成果、5所获省级研究成果,城阳街道入选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点。

加强重点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探索为职工提供普惠式心理健康服务,帮助职工解决职场压力、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先后服务企事业单位近600家、1400多场次、职工17万人次。打造了“瑞阳心语”心理服务品牌,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工会搭台、企业参与、专业服务”为主要模式的“城阳经验”。建立“职工阳光心灵驿站”,为一线职工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心理健康服务,目前已建成8 家、在建5家;建立职工订单式服务机制,针对职工的心理困惑,集中开展了“培育阳光心态、创造幸福生活”专题讲座,目前已举办80场、受益职工2万余人。城阳公安分局每年为800余名公安干警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特别是在上合青岛峰会、海军节等重大活动期间,强化心理健康辅导,有效缓解了干警压力。司法部门将心理知识教育纳入调解员培训,提高调解水平,构建纠纷化解大格局,全年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与“瑞阳心语”心理服务中心、“城阳琦祥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心理帮教基地,并在各街道建立心理服务站点,形成了心理帮扶长效机制。

坚持平台化运作,打造引领全行业的示范发展高地


城阳区坚持平台化、市场化思维,发挥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龙头企业“瑞阳心语”在行业内的引领作用,打造国内领先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展高地。打造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发展策源地。依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前沿研究院所,举办全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目前,城阳区已成功承办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筹)第一次会议、第二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打造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集聚地。深化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人才培训合作,率先联合开展城阳区领导干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培训,持续开展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培训心理咨询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社会心理服务专员、政法干部750余人,其中100人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全区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人员达到500余人,每万人口拥有心理咨询师7.04人。到2019年底,将完成300名政法干部、200名社会心理服务专员、800名基层综治人员的培训。

打造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产业先行区。坚持把社会心理服务的“城阳经验”“青岛模式”作为重要资源,积极引进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机构,目前已落户全省首家社会办国家三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青岛正阳心理医院。建成全市首家心理健康产业基地,共设EAP服务中心等12个中心、26个功能区,被确定为全国总工会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总工会唯一的EAP服务基地以及北京大学心理教育中心、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心理专业实训基地,研发生产包括心理科普、应用、智能云等3大系列、18个种类、150余种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地域正向全国延伸,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产业化雏形。

目前,城阳区已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阳光城阳”建设总体设计,引入社会治理,重点推进,在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弥补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还营造了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阳光心态”,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城阳特色的实践经验。2018年,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1.8%,省以上上访下降32.5%,安全责任事故同比下降53.3%;社区换届期间信访和网络舆情下降了60%以上,实现了换届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两个“零发生”,群众满意度、安全度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