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即墨“蜡烛村”王际昌:坚守手工做蜡40余年 一冬能造80吨

2019-12-22 14:40 来源:蓝睛
分享到:

在胶东农村地区,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对印着烫金大字的大红蜡烛,既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墨区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蜡烛村”。现在离春节还有四十来天,马上要踏进腊月门了,这里的制蜡艺人开始忙碌起来。

一走进西大于庄村制蜡艺人王际昌的作坊,就闻到一股清新的香气。作坊里,十几个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做出的蜡烛大小不一,大的有两斤六两,小的只有二两。蜡烛上面分别印着“家业兴隆满堂欢乐”、“财源茂盛人寿年丰”等烫金字体,看起来非常喜庆。随着春节临近,工人们也变得格外忙碌。

制蜡工人姜玉峰:早上五点半来,包完盒子就装蜡,反正挺忙的,包到下午三四点钟,俺也不知道一天能包多少,反正俺在这里挺忙的。

制作蜡烛要经过化蜡、加色、塑形、烫金等10多道工序。其中,化蜡是第一步,工人要把260斤石蜡陆续放进锅中,煮到100度后再加染料。蜡液和染料的比例,要精确控制,这样做出的红蜡才能着色均匀。

制蜡工人许启发:调色调得深了吧,蜡的色就不行,浅了吧色就发白了,所以说这步是最关键的一步,用眼力瞅,凭经验,大体出沫来,呈鲜艳的桃花色,出来的蜡就是正宗的。

加完染料后,工人要把石腊水从锅里盛出来,然后倒进制蜡模具中,经过塑形、冷却后就能变成了蜡烛。之后经过烫金或滚膜后,就可以包装销售了。因为采用精炼石蜡作为原料,燃烧时着烟少,也没有刺激味道,王际昌做的蜡烛十分畅销。

即墨区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制蜡手艺人王际昌:应该说现在销售还可以吧,每天早晨三点就起来干活了,然后等工人来的时候五点半,五百斤蜡我都给化好了,都浇注出来了,他们来了之后直接下蜡、包装就可以了,然后白天还要给客户送货。

蜡烛销售红火的背后是手艺人的咬牙坚持。王际昌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辈学制蜡。那时候,西大于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蜡烛村”,整个村庄有26家村民在做蜡烛。后来,随着电灯等照明设备的普及,手工蜡烛的市场越来越小,赚的钱也难以支撑养家糊口,村里大部分制蜡手艺人都放弃了这门老手艺。如今,村里只有王际昌一家还在做蜡烛。

即墨区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制蜡手艺人王际昌:我记得是在零二年的时候,其实我就真的想放弃了,那时在外边干工程,挣钱多,但是呢老爷子当时,就给我打电话,当时我真的不想回来,老爷子很火,把我逼得回来了,回来以后还是干下去吧,说句实在实在的话,当时做了一冬蜡烛,这一冬也就是收入三千到五千块钱,还不是纯的,如果说剩下蜡烛在跟他一换的话,说句实在话,我这个当老板的还没有工人挣的多。

经历过红火和低谷,现在王际昌的蜡烛年销量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制蜡,一直忙到小年,制作出来的蜡烛主要销往莱西、平度、招远等县市,近两年也开拓了鲁西南兖州、聊城,以及东营这些地方的市场,一年能做七八十吨,营业额有七八十万块钱。王际昌说,不管市场上流行多么精美的洋蜡烛,他还是要坚守红对蜡的老手艺。

即墨区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制蜡手艺人王际昌:其实现在蜡烛市场小了,但是我的客户相反增加了,为什么?就是咱们做到了高质量低价位,可以说市场上对咱的产品很认可,那么下一步我们这个蜡烛咱们就想着继续把它发展下去,想通过政府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我儿子也对蜡烛很感兴趣,也想继续在把蜡烛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发扬光大吧。

记者 左铭杰 单超 田耀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