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老人住进养老院 我们家属放心了 我市部分养老机构开始接收老人入住

2020-03-19 15:19 作者:青岛新闻网记者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19日讯“我们家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急需专业的医疗护理,可谁曾想受到疫情的影响,养老院都封闭了。现在疫情控制好转了,养老院终于恢复正常了,可以接收老人了。”昨天上午,市民齐先生将96岁的老母亲送进了位于福州北路的圣德嘉康养老院后,长舒一口气,他对前来探访的记者说,我们把老人送到这里来,也就放心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南区民政局已下发《青岛市市南区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的通知》,目前通过民政部门验收的部分养老机构已经开始陆续恢复接收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

养老机构封闭近俩月

春节过后,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岛城养老机构为了保证入住老人的安全及身体健康,全部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各个养老机构,除了暂停办理老人入住、谢绝家属探望之外,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求全天候在院内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与外界接触,防止疫情的入侵。

“我们实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管控防护措施。”圣德医养集团王建忠副总经理介绍说,他们集团下属六家养老机构入住有1600多位老人,各院全面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各院工作人员预检,工作场所、人员的消毒防护等工作;建立了定人、定点、定时消毒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消毒,重点加大对门把手、公共通道、卫生间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消毒工作。

同时,工作人员每日早晚两次对入住的老人进行体温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记录监测;每日三次对老人房间以及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通风换气;保证老人每日新鲜蔬菜、各类水果、奶制品、饮用水等的足量摄入,保持身体健康,增强自身免疫力。

在养老院封闭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家属无法入院探望老人,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们就用手机拍摄下老人的视频或是图片,发给老人的家属,“我们每天在午睡结束后,还有在晚饭前,开通视频,让家属和老人们通过网络视频聊天,老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感到非常开心。”采访中许多护理员对记者说。

“接地气儿”的休息方式

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之后,许多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也被隔离在了院区里,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后,这些工作人员留守在各个养老院里,办公室、活动室、中厅都成了他们晚上休息的地方,打地铺、睡板凳……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睡觉的问题。住宿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没有消磨掉大家乐观的心态,他们将此休息的方式打趣做“接地气儿”。正是靠着员工们这股精、气、神,才得以保障入住老人们的身体安康和各院区的正常运转。

“在我们这儿,好多厨房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回家与老人团聚了。”负责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后勤工作的姜素玲副院长说,疫情发生后,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集团的部署,中心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为了防止员工上下班过程中出现感染危及入住老人的情况,许多工作人员全部封闭在了院区,大家带好换洗的衣物,吃住在院里。“谁家没有父母老人需要照顾,谁家没有孩子需要照看,但是这些可爱、可敬的员工们为了老人们的健康,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毫无怨言将自己封闭在院区里。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姜素玲说,有一名员工的孩子还小,娘俩只能每天通过视频联系,孩子哭着要妈妈回家,而这名员工忍着泪水安慰着……这样的一幕幕,让人为之动容。

 由于一些养老院入住率都比较高,还要扩充隔离区域,因此可供工作人员休息的房间比较有限。值守的各部门员工们就选择“打地铺”的方式解决睡觉的问题。在李沧区圣德老年护养院,每层楼的中厅到了晚上就成为大宿舍,原先的地板成了大“通铺”。此外,办公室、活动室、走廊都成了员工们晚上休息的地方。工作人员们将打地铺形象地比喻为“接地气”,更有人笑着说:“我们现在真正做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养老院当成了真正的大家庭。” 

  为了能够让员工们在封闭期间舒缓心情,各个院区的负责人们也是煞费苦心,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市南夕阳红老年公寓每天晚上都将员工们集合起来,组织开展文艺晚会,让员工和入住的老人们通过才艺展示放松心情。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每天都会准时组织员工在二号楼大厅里举行太极拳的“操练”,让大家舒散筋骨,活跃身心。嘉康养老院则利用这段与员工朝夕相处的时间,与员工聊天沟通,做好新入职员工的思想工作。

最想念的是孩子

”我已经在养老院里隔离了近两个月了,最想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凌晨四点半,两小时前刚刚做完病房巡视的圣德嘉康养老院护理部主任王婷婷再次被闹钟叫醒,她换上护士服,做完手消毒,戴上口罩来到了颐养区,为老人们的晨间护理作准备。“一人一盆一巾”的护理准则早已成为习惯,协助老人们洗漱、整理好内务,转眼又到了餐前准备的时间。给老人们手部消毒、备好温开水、戴好围兜、分好饭菜、协助老人就餐、收拾餐具......不到七点半,王婷婷和同事们就协助院内的数十位老人吃完了早饭,到午饭之前,她们还要协助老人完成服药、加餐、洗澡、房间消毒、床铺卫生整理、定时帮卧床老人翻身等工作,而这些只是她们24小时值守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2010年刚满20岁的她,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养老机构,走上繁琐忙碌的护理岗位。在近十年的工作当中,她从稚嫩的小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到现在成为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全能”的护理部主任。她受过误解,遭过白眼,却从来没有萌生过退意,仍旧执着坚守在敬老爱老的一线岗位上。

“养老工作是一份需要爱心和良心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慈孝情怀的职业。院里的老人们视我们为‘家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这是我选择留守岗位的原因。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老年护理这一个行业,也就是选择了责任与坚守。”当问到春节期间24小时留守岗位的缘由时,连续近十年春节期间坚守在护理岗位的王婷婷这样说到。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王婷婷和同事们每天24小时在院内值守,除夕夜都是跟院里的老人一起过的。“因为疫情和工作的关系不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家人都比较理解和支持,主要是想孩子。”说起不到二周岁的孩子,她的眼眶有些泛红。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知不够,养老护理员被视为是一种门槛比较低的职业。这样一些质疑同样萦绕在王婷婷周围,让工作的开展屡屡碰壁。王婷婷憋着一股气,她要用最专业的老年照护技能,去证明自己。于是她每天不断练习压疮护理、吸氧护理、鼻饲护理、噎食护理等专业技术,学习老年心理护理技巧,每天一有空就泡在颐养区里,和老人们聊天拉家常,观察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了解老人的心理动态。这些年来,她先后取得了养老护理员高级证书、中级营养师资格证书、护师职业资格证书等;多次参加省级、市级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每次都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青岛市“金牌护理员”称号。这些都是对于90后的她所付出的辛勤和努力最好的证明。

“您别采访我,春节期间值守的可不止我一个!”开始的时候,王婷婷曾谢绝过笔者的访问。的确,很多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他们放弃了与家人欢聚一堂的假期,陪伴在老人们的身旁;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严格的防疫规范、事无巨细的要求,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但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默默地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开始迎接老人入住

全市各养老机构封闭近两个月后,许多急着安排老人入住的家属都非常着急,急切地盼望着养老院恢复接收老人的消息。上周,市南区民政局发布了《青岛市市南区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根据“非紧急不入院、先评估后入院、不隔离不入院”的原则,对申请返院入院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集中隔离观察 14天后,经医疗机构诊断无新冠病毒感染后,方可收住入院或上岗。同时,所有医护及工作人员在进入集中隔离点(区)前,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和疑似症状排查。

圣德嘉康养老院护理院长朱红艳告诉记者,接到通知后,他们马上行动起来,在集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专门成立了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隔离区专项管理小组。由分管护理院长全面负责,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隔离观察区工作制度,制定《隔离观察防控工作手册》。根据疫情期间的特殊要求,对接待流程、入住流程、院区消毒杀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交接流程、老人用餐流程、洗衣流程等几十个日常工作项目的详细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对老人及工作人员的返院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记者在嘉康养老院探访时了解到,养老院充分利用院内空间充足的优势,在三楼西侧单独开辟了一处隔离区,并且与正常养老区完全竖向分隔,总面积有450平方米,内设18个单人间,通风好,采光好,其中有2个16平米的房间,可以同时两人隔离便于夫妻作伴情感交流。设置独立的隔离流线,对人(老人与工作人员)、物(清洁与污染)、环境(洁净与污染)进出流线进行明确划分,规划了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隔离区内设立消毒间,并且配置相应的防护用品、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隔离区内产生的垃圾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隔离区的人员、洁污流线与正常养老区完全分开,避免引发交叉感染。

“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对恢复接收老人的情况非常重视,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来到我们养老院,对隔离观察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朱红艳说,通过严格的审核,最终民政部门批准了养老院可以恢复开展老人返院及新入院的各项工作。

昨天,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发现,已经有多名老人在家属的陪伴下,入住养老机构,在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后,如无感染,这些老人们将转入院区的护理房间颐养天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