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就在家门口
我市10月底前建成90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增添养老床位12000张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专业照护,但不想离家太远;生活尚能自理选择居家养老,有时难免力不从心……我市正在推进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养老,在享受到医疗康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专业化养老服务的同时,不离开亲情的陪伴。6月19日,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在崂山区召开,对下一步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按照计划,10月底前全市90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全部建设完成,同时还要建设完成养老床位12000张。近年来,青岛市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驱动,积极构建更加精准、智能、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实现老年人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的转变。
/探访 /
护士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
家住湖光山色小区的陆连贵老人今年72岁了,因骨关节不好,之前又做过脊柱手术,基本无法正常行走,平时只能借助助行器下地溜达一会。每周,中韩街道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护士张亚群都要上门,给他进行身体检查和按摩,即使在疫情期间,无法上门继续提供服务的情况下,还按时把药送到小区门口。
6月19日,记者来到陆连贵老人家中时,正遇到上门来给老人体检的张亚群。量血压、测血糖等基础检查不在话下,随后还给老人进行皮肤检查和肢体按摩。“老人心脏不好,容易脚肿,我每次来的时候都会检查一下。”张亚群告诉记者,老人是去年年底和中韩街道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约的,他们主要提供日常检查、肢体按摩、恢复训练等上门服务。“陆叔叔腿脚不太方便,长时间不运动导致了脚指甲增生,我们就安排了专业护工来帮忙,如今已经快好了。”张亚群说。
事实上,选址在辽阳东路12号的中韩街道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没正式启用,目前正在紧张装修中,但依托于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早就提前开展了。“很多老人不方便出门,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又需要照顾,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满足老人不同的需求,既解决了老人的困难,又给了老人足够的隐私和空间,使老人可以安心地居家养老。”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序田告诉记者,他们提供上门助医、助养、助餐、助洁、助康、助乐等服务,只要老人需要,无论事情大小都可以提供服务,而等中心正式启用后,老人还可以前来就餐、休闲娱乐和康复治疗等等。
/运营 /
90处养老中心专业化运作
疫情期间,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向福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求助”。老人常年服用的慢性病药物出现了短缺,因为年前签约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得知老人的特殊情况后,该中心通过无接触配送药品的方式,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作为市北区率先试点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五星级”养老机构福山老年公寓提供的专业养老服务,力求打造机构、社区和居家服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的能力水平,决定了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未来的服务水平。据悉,全市90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全部交给专业的企业和组织来运营。位于徐州路2号的香港中路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就是由圣德医养康复集团负责运营,计划设置社区养老床位20张,设置康复护理室、娱乐室、老年食堂等功能区域,投入运营后将负责管理江西路社区和云霄路社区两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而正在筹建中的金湖路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同样也由圣德医养康复集团负责运营,计划设置社区养老床位20张,配备居住区、康复护理室、娱乐室、老年食堂等功能区域。据悉,青岛圣德医养康复集团是全国率先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医、养、康、护”全方位、专业化系统服务的大型医疗康养机构,这几年一直关注于社区居家老人的医养康护相关服务,经验相当丰富。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放开市场、优中选优,甄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和组织参与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选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须具备承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资质,同时每个区(市)原则上由2-3个品牌运营辖区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施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培育本土优质养老服务品牌。
/现状 /
已有30处养老中心投用
针对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失智化不断发展的现状,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我市“养老难”问题而做出的重要决策,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养老成本,让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机构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极大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天调度会上,首先为崂山区5个街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会议全面分析总结了青岛市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签约情况,对下一步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根据工作安排,我市锁定了各区市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责任和时限,提出了6月底前完成90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7月底前明确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组织,9月底前完成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房屋装修和设备安装,10月底前全部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1月底前完成养老床位建设任务。截至目前,我市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82处,已落实运营主体81处,正在建设装修中51处,已建成并运营30处。
记者采访时获悉,按照 《青岛市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暂行办法》要求,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具备10-20张长短期托养床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中央厨房、康复保健和康复器具租赁等5个以上的养老服务项目,这就要求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选址面积一定要足够,同时优先选择离居民区近、交通便利、环境较好的位置,方便对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发展 /
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并重
如今,在一些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里,由于儿女工作忙等原因,不少老人成了“空巢老人”。如何让老人不离家,在社区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养老服务,安心养老,这也是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持续探索推进的课题。
事实上,青岛市自2006年就已经出台了居家养老政策,“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老年人在机构养老。
“青岛市每隔几年就制定一次新的养老政策,今年年初市民政局又出台了新的养老措施,此次政策创新主要是在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根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痛点和堵点,政策重点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设施问题,确保新建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能够到位。同时新创家庭养老床位概念,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居家过程当中可以享受到像机构一样的高品质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组织和居家失能老年人签约,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一样享受补贴,从事居家社区养老组织的护理员、院长都享受原来在机构养老方面的政策优惠,包括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责任险等。
从2020年开始,青岛市养老服务迈入发展机构养老与居家社区养老并重阶段。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出台一系列文件,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计划到2022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
本版撰稿 摄影 记者 吴帅 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