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聚焦青岛十五个攻势】"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

2021-01-24 13:19 作者:刘倩倩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月24日讯 1月23日下午,高效青岛建设攻势质询答辩会议举行,主应询人是市政府秘书长孙继,其他四位应询人是市司法局局长万振东、市大数据局局长崔卫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杰、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会佐。8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企业家、商协会代表,以及1位现场随机挑选的与会代表进行质询提问。

市人大代表,快手山东运营中心总经理兼总编辑、同心智慧研究院院长、凤凰青岛合伙创始人刘心慧:实施攻势这两年,企业群众等办事人员的满意率、获得感有怎样的提升?谋划攻势3.0时是怎么考虑的?

孙继:经过去年的努力,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取得了新成效。从攻势内容看,无论是从实体大厅的运行到网上办理再到掌上办理,还是从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到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从调查情况看,市统计局开展了企业家满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比前年有明显提高,下半年比上半年又有提高。从结果看,去年我市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投资者纷纷来青岛投资,一方面说明青岛有很多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岛营商环境有很大改善。

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正是我们谋划3.0版需要着重考虑的。第一,注重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找准差距,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第二,突出重点难点,一般性的、常规性的工作不再列入攻势。真正找准“山头”和“碉堡”作为攻坚任务,这样才能集中力量、集中攻坚、集中突破。第三,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正是因为找到了真正的“山头”和“碉堡”,所以更需要采取改革创新的举措进行突破,推动高效青岛建设攻势3.0版真正取得新的实质性成效。

市政协委员、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市北分校副校长林华:《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去年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将给给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具体怎样落实《条例》呢?  

万振东:《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让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做法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增强了权威性、实效性和法律的约束力,必将进一步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优化营商环境氛围。

《条例》通过以后,我们针对落实做了一些安排部署。一是组织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提高社会知晓面。二是对照《条例》内容进行职能分解,把所有规定落到具体的责任部门上。三是搭建惠企政策律师团队和12348热线,就《条例》做专门的咨询安排,特别是针对不执行条例行为的情况,转入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程序,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政行为导入行政执法监督程序。

市人大代表、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丁利荣:青岛是如何运用工业互联网指导审批服务工作的,有没有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一些做法?今后有什么新的思路和谋划?

张会佐: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用户至上、定制服务、人单合一。要把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强化主动服务跟靠前服务的意识,打破部门层级乃至地域限制,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精细化考虑问题。

一是坚持平台思维,优化审批流程。去年搭建了“青e办”、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平台、招投标平台等几个重要平台,实现了企业注册全流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流程以及招标、投标、开标全流程的网上办、智慧办。

二是借鉴工业互联网用户思维,转变服务方式,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去年上线了20项“无感审批”业务,让企业群众在家里就能完成审批。同时,围绕企业需求出台了101项定制化服务,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让企业群众只交一份材料就能办成。在即墨和工商银行合作建设了第一个政务驿站,为周围200多家企业和10万余群众提供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

三是运用协同性思维进行创新。加强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合作,先后完成了12项市区的改革试点任务,公布了33项跨市区的智能通办事项,有699项事项可以在全市通办,40项在胶东五市可以区域通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工业互联网思维对工作的指导,一是重构政务服务要素的配置;二是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合作;三是优化审批协同机制,审批以后要及时把审批的材料、要件、结果推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协同合作监管。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冰:数字政府建设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数据,我市通过数据资源赋能全市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最大限度克服政府政务资源闲置,破除数字垄断?

崔卫东:政务数据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应该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关于数据赋能经济,主要从数据赋能第一产业、赋能第二产业和赋能第三产业方面来发力。

关于数据赋能第一产业,在今年即将推出的“数字青岛2021行动方案”中,专门有一章建设智慧农业,希望协助相关部门利用数据技术,推动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数据赋能第二产业方面,今年会加大与海尔卡奥斯平台合作,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帮助企业实现上游原料的精准供应、中游企业的智能生产和下游产品的网络化销售。数据赋能第三产业方面,要把更多的市场监管、人社、信用等有价值的数据开放给相关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现在青岛市市级政务数据的供需满足率已经达到了98.3%,在全国位居前列。下一步,首先要加强数据治理,完善各类数据库,提升数据质量。其次要打造更多数字使用场景,希望数据能够在更多领域得到最大应用。再次是牢牢守住数据安全底线,让数据放心使用。

市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晓青:与深圳或其它先进城市相比,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有哪些较为突出的短板和差距?下一步如何弥补?  

孙杰:对标深圳、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制度型开放的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先后批复成立了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推动要素型、商品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另一方面,基于新技术的协同创新不够。我市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出的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各类平台之间还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协同性不够,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感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攻势3.0做了针对性的任务安排。一是数字政府攻坚战的任务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二是改变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的打法,打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行业领域界限,统筹推进。比如,推出平台的融通和赋能行动,把平台都打通,给各行各业赋能。推出流程再造、服务集成、业务模式创新等行动,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市人大代表、青岛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邢晓博:在攻势中,指挥部办公室的中枢作用非常重要,请简要介绍一下在市政府政府办公厅的统筹协调下,重点解决了哪些难题?

孙继:市政府办公厅在攻势中发挥了牵头抓手的作用。

一是作为第一责任单位来抓的工作。比如在简政放权上,承接省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已取消的要督促落实,避免以任何变相的形式继续行使;下放的要接得住、接得好。及时根据省的清单向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功能区进行赋权,制定负面清单,有力地促进了功能区的发展。牵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二是大量的工作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需要进行综合协调、联合其它部门一同推进。比如和市人大“小分队”、攻势参与部门建立了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推动实现企业开办“全免费”,二手房转移登记实现与水电气暖同步办理等。

另外协调全市各部门参与国家、省和省模拟三次营商环境评价,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目的。  

市民代表、山东和安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海波:经过两年的攻坚,我们在减材料、减环节和减时间等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审批质量和效率?

张会佐:一是大力推行网上办。加大数据共享力度,能够共享的材料就不用大家提交了,只需要填表,从而提高网办件数。

二是审批流程以前是物理式的减法,现在要进行化学式的重构。比如群众要开一个书店、一个酒吧、一个理发店,以前需要五六个部门分别跑,去年我们在全市选取了101个主题式场景,企业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就能办成所有事。今年把这个场景再扩大100个。

三是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更好地提高审批效率。

企业家代表、青岛市自媒体协会执行秘书长、青岛新闻网微运营中心主任姚冲:在3.0版本的攻坚方案中,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由五大攻坚战变为了四大攻坚战,调整主要涉及的是诚信政府建设攻坚战,请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整?

孙杰:一是适应国家对信用体系的新要求。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国的诚信建设已经从地方性的试点示范转向全面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阶段。

二是通过两年时间的攻坚,建立了全方位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诚信政府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诚信政府建设应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培育,防止政务失信事件反弹等。

三是诚信政府建设与其它攻坚战融合度越来越高,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所以,攻势3.0不再把诚信政府建设单独作为一场攻坚战,而是将其攻坚任务融入到其它攻坚战整体协同推进。

山东博论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刚:青岛市出台了系列惠企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针对性不强、知晓度不高、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在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专门提到要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万振东:因为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而且具有多样性和根据形势变化的特点,有时候企业很难完全把握到它应该享有的政策。我们组建了50多家律师事务所、400多名律师组成的惠企政策团,为企业提供无偿政策落实服务。

一是建制度,梳理畅通渠道。50多家律师事务所,开通专线6条,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服务。法律服务团队与140个商协会建立了长期固定的联系,给企业送法、送政策上门。

二是各部门在制定惠企政策的时候,都要有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参与,提供咨询意见,注重从源头上提升惠企政策制定质量。

三是提供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的中小企业奖励兑现、人岗补贴、房屋减免等惠企政策,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给企业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