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现场教学” 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50位青岛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一起“上了一课”

2021-09-30 05: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数字化时代,也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动作慢就注定会被淘汰。企业如何抓住数字化转型先机?

9月29日下午,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这样一个数字化园区,一场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现场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在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的组织下,近50位青岛的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在参观了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之后,与海克斯康和檬豆科技等数字化赋能企业负责人就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路径、切入点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试图为企业寻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契合点。

“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有获认定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的负责人,一般是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这意味着,他们也是企业的决策者。

当下的青岛,已经鲜明地表达了这座城市在聚力发展“四新”经济、抢抓时代机遇、推动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上的决心,更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为企业找到数字化转型切实可行的路径。

把这些代表青岛“四新”经济创新源动力的企业的决策者聚到一起,以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的形式探讨数字化这个事关每个企业发展的命题,就是给这些企业在决策下一步突破发展路径时加注一股“数字化”的力量,推动这些企业和这座城市一起在产业创新的未来之路上爬坡过坎,迈向更高层级。

01 这个“中心”位居全国前排

“四新”经济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一座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道阻且长,但企业必定是其中的创新主体。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有创新能力的载体。

这就是“企业技术中心”这一载体形态存在的意义。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定义,其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

换句话说,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需要站在支撑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组织和调动企业和社会的技术资源,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创新。

可以说,如今青岛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体系,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目前,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经达到640家,其中,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5家、167家、418家。

从代表企业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数量来看,深圳有35家,宁波有32家,苏州有30家。宁波在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还提出了“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的目标。在这一事关城市产业创新能力的载体培育上,青岛与这些创新和制造实力强悍的城市相比毫不逊色。

不仅数量领先,发展“成色”也很“亮眼”。一组数据直观显示了青岛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质量。

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来看,经初步统计,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的绝对值投入保持增长趋势,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在6.7%左右。6.7%是什么水平?一个可以用作参考的指标是,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对企业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比的要求是:收入在5000万以下的,占比5%以上;5000万-2亿之间的,占比4%以上;2亿以上的,占比3%。

从企业研发人员比重来看,青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经初步统计,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平均在17.9%左右,部分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则达到60%左右。而据相关统计,我国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3%左右。

从企业研究开发条件来看,各创新平台自成立以来,都积极购置关键开发仪器设备,营造相对良好的科研条件。经初步统计,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开发仪器设备原值达到33.5亿元。

人才、设备、资源的聚合,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知识产权方面,经初步统计,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8100余项、外观设计1100余项。同时,近三年共取得专利受理申请79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申请1900余项。在标准引领方面,近三年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90余项。

02 企业创新主阵地地位不断增强

在青岛,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成果,为城市“四新”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阵营中领跑的海尔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始终坚持原创科技和开放创新,在专利质量方面,累计获得10项中国专利金奖,行业第一;在国家认可方面,累计获得1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占了行业三分之二;在行业标准方面,中国家电领域80%的国际标准专家、以及80%的国际标准提案均来自海尔智家。

目前跻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威奥股份先后自主研发了集物联网技术、无线充电技术与娱乐系统一体的高端智能商务区座椅、轻量化非金属材料结构风道、低密度复合材料内装等产品,已经应用于超过7000台的“和谐型”机车、“复兴号”动车组,还参与了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的研发。

老牌企业科技实力过硬,新生力量也具备相当的实力。2020年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非晶带材打破了国外垄断,占据全球50%以上非晶带材市场份额,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关键材料技术上的“卡脖子”难题。

在这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培育中,青岛不断创新“打法”,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市和各区市都对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资金奖励等政策。2019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累计向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发放奖励资金10050万元。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兴产业科技创新。2019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累计为企业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95亿元,带动企业创新投入超过26.2亿元。

2020年,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在线填报系统的上线,让企业的申报、年审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这不仅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还为城市在下一步精准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发展上提供了决策依据。

03 “现场教学”,破解“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

如今,席卷而至的数字化的浪潮将带给青岛企业技术中心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当下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环境能源要素制约趋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企业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降成本、补短板、提效率的目标,赢得这场面向未来的竞争。

然而,即便是对拥有企业数字中心这样已经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来说,推进数字化进程的现实依然“骨感”。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面向企业技术中心进行的数字化转型调查,近80%的企业还没有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

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企业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在面对数字化转型上,企业存在一些共性痛点。比如难以确定适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技术方案,无法找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切入点,人员知识技能信息难以共享、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商业模式和收益难以确定。因此,企业觉得在数字转型上无从下手,认为“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

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突破口,正是这次数字化转型交流活动举办的目的。

在活动之前的问卷调查中,企业家们也提出了期待和需求:比如了解如何确定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了解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了解如何开始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了解如何制定企业数字化发展战略;明确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方向。

让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自主意识,成为企业下一步技术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活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细节,满足企业家们的期待。

参会人员必须是“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这是活动报名的“硬杠杠”之一,目的就是希望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参与其中,真正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带头推动企业发展理念的变革突破,加大相关投入,促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活动中,先实地参观海克斯康展厅多个细分行业解决方案,让企业技术中心的决策者们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直观认识,再由海克斯康智能制造方案事业群总裁隋占疆和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秦军这样的数字化转型领域专家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形成对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认知。

让海克斯康这样的数字化领军企业技术中心的成果为更多企业技术中心赋能,这次活动,也彰显了青岛企业技术中心培育的“溢出效应”。参会人员还在会议结束后填写了调查问卷,以便主办方对活动效果、对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需求等进行跟踪和持续助力。

这次交流会是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发展促进行动的内容之一,下一步还将有聚焦企业人才吸引、资本助力等领域与企业技术中心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活动陆续展开。

企业技术中心是创新主阵地,为它们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无疑将为城市“四新”经济加速腾飞提供助力。

作者|杨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