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争做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目标,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构筑轨交产业生态圈
加快迈向“双一流”,铺就城市“生长轴”
通过参股形式跻身金融“国家队”行列、陆续向市场开放146个场景、全域推进地铁沿线TOD项目开发等,不断加速产业链投资布局
从市南到崂山,从市北到西海岸,从李沧到即墨,从城阳到胶州……当人们漫步在青岛街头,经常会与墨绿色的地铁施工围挡不期而遇,一支支地下“铁军”昼夜奋战在建设一线,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目前,青岛地铁集团承担着全市轨道交通、城市更新建设以及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经历十余年厚积薄发,如今的青岛地铁集团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建地铁的地铁集团,而是有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角色定位。
步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三期规划线路全面启动建设的重大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青岛地铁集团乘势而上高位谋划,确立了“三六五”发展战略——聚焦“线路建设、TOD开发和轨交产业集群”三个千亿投资目标,立足“运更多的人、赚更多的钱、用最少的电、让更多人工作生活在地铁两侧、青岛地铁青岛造、匹配城市战略”六大发展愿景,全面发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和资本运作”五大赛道,转型升级迈出铿锵步伐,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通过“营城”理念有效平衡了城轨行业的公益属性和城轨企业的经营属性。
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青岛要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宏伟篇章。
地方国企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承担者、推动者。在全国新一轮的城市竞速中,地方国企的格局、眼光和作为,将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面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青岛地铁以“三六五”战略为引领,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边界,提出了与城市战略高度匹配的“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争做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目标。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双一流”目标,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国企基于自身现状和资源优势,着眼未来放眼全球做出的战略谋划,更折射出了一个地方国企匹配城市战略,助力城市进位、能级跃迁的雄心壮志,奏响着与城市美美与共、同频共振的美妙和音。
铺就活力“动脉”,7项关键运营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地铁是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在地铁建设和运营赛道上,青岛成为十年来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2010年,青岛地铁首条线路开工建设。2015年年底,3号线北段开通,成为全省首条运营线路。此后6年,青岛地铁每年都有新线或新段开通。到2021年年底,跨海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6条,运营里程284公里,线网规模位列全国第十,北方城市第二。
地铁11号线穿行在花海。刘栋 摄
铺更密的网,运更多的人。一条条在地上地下穿梭纵横的活力“动脉”,搭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坐地铁逐步成为市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2021年,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2.4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67.6万人次,同比增长78%,最高客运量达到121.9万人次。全线贯通的跨海地铁1号线将13号线接入主城区线网,带动整体客流增长21%。在轨道交通开通、智能交通及交通组织优化、道路网完善等共同作用下,东岸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较2015年提高了3.6公里/小时,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
为更好满足乘客高质量出行需求,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青岛地铁对标先进城市,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和品质,传递城市“温度”。目前,青岛地铁运行图兑现率、列车正点率等7项关键运营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其他各项指标也均在前列;“畅达幸福”服务品牌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榜样品牌”。
青岛地铁13号线凤凰山路站光伏一体化车站。
站在未来布局现在,一张更密更广的线网加速编织。目前,地铁一二期规划的4条线路正在加快建设。其中,贯穿市区的东西向线路——4号线计划今年年底试运行。通车后,青岛地铁通车里程将突破300公里。2号线西延段、6号线一期计划2024年年底完工,8号线南段计划2025年年底完工。
2021年,在国家发改委全面收紧轨道交通规划审批的背景下,青岛地铁三期规划获批,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为坚实。加上三期规划项目,青岛地铁获批里程达503公里,位列全国第九位。目前,三期规划线路已有5条开工,剩余的两条线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届时,全市在建线路将达到11条、219公里,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5月,以三期规划线路开建为契机,青岛地铁集团发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引领行业发展的号角。围绕这一愿景,青岛地铁设置了“1+6”目标体系——“1”是以创新为引领,“6”是“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六大目标,既有宏远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更有立做立行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不是灵光乍现,也不是自我陶醉,而是我们在长期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具有引领作用的目标体系,也是青岛地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说。
按照规划,力争至“十四五”末,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9条,全长364公里,日均客运量预计超过26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40%。预计至2028年三期规划全部建成后,日客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超60%,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技术打造行业绿色示范
一个世界一流的企业,必定是一个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地铁本身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肩负着践行社会责任,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的重任。据测算,青岛地铁开通以来,累计减少近13万吨碳排放量,相当于350公顷森林一年的吸收量。与此同时,地铁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肩负节能减排重任。
青岛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君介绍,顺应“双碳”趋势,青岛地铁加速绿色转型发展,锚定“建成世界一流绿色地铁,实现节电30%,降碳40%”目标,按照“新线全面建设应用、既有线改造升级和产业化”三大路径,逐步推进城轨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一批国内领先的节能降碳成果在青岛地铁加快落地,为行业发展树起绿色示范。
光伏发电是国家近年来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4月10日,青岛地铁首个示范光伏项目在13号线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3兆瓦,在地铁行业排名全国第三、北方第一。该项目每年可为13号线提供约330万度的清洁电力供应,年均节约标准煤约108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90吨,年节约电费234万元,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4月11日,两台1兆瓦飞轮储能装置在3号线万年泉路站并网应用,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飞轮储能装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两台飞轮储能装置投用后,预计年节电约50万度,30年寿命周期可节电1500万度,节省电费约1065万元。
装配式地铁车站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是引领地铁建造技术向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月27日,6号线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完成,成为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与传统现浇车站施工方法相比,一座标准全方位装配式车站实现了装配现场作业时间减少约70%,节省工期4-6个月,可减少用工80%,碳排放降低20%。目前,6号线已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
“建圈强链”加速布局,打造千亿级轨交产业集群
纵横交错的地铁线网是城市重要的生长轴,加速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配置和集聚成势,引导着空间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但修地铁投资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去哪找钱?”是城轨企业面对的共同难题。
在“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和紧缺的资金缺口之间,青岛地铁积极拓展“资本运作”赛道,努力找寻最大公约数,增强自我“造血”融资能力,减轻财政压力。
2021年以来,青岛地铁陆续成立了产业投资公司、数字科技研究院等一系列平台公司,提出了“订单换股份、场景促技术、投资聚产业、流量变效益、资产资本化”五种商业运营和资本运作模式,聚焦“专精特新、高利润和资本市场认可”的企业,打造了包括实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并购、基金与财务投资等多种渠道在内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在资本市场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通过股权协议转让方式与青岛地铁达成合作的德才装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青岛首家建筑装饰领域的上市企业;通过参股形式成为国家唯一法定票据交易平台上海票交所的首家直投企业股东,跻身金融“国家队”行列……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轨道交通装备是《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青岛地铁锚定“打造千亿级轨交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建圈强链”加速产业投资布局,利用产业链核心地位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资本回报,构筑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十四五’期间,地铁建设将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场景,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产业投资和市场参与机会。”张建刚告诉记者,青岛地铁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是着力提高地铁建设的本土化率,由一期、二期的不足35%力争提升到三期的80%。二是加大开放力度。目前,已梳理出包括传统土建、设备以及“四新”技术等新兴领域在内的36大类146个开放场景,将在全面可研和评估的基础上,陆续向市场开放。今年起,青岛地铁将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研发团队、科技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以加快智慧地铁建设为例,以15号线为试点,青岛地铁与中车集团合作,联合研发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一流智慧城轨系统。全力加快推进6号线TACS项目招标,实现工程应用,为后续向其他城市推介创造有利条件。
着眼未来的产业投资价值正在渐渐释放。地铁产业链核心供应商——青岛博宁福田通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2021年,青岛地铁集团成为博宁福田的控股企业。在青岛地铁的赋能之下,2021年企业累计中标约3.6亿元,其中,在外地市场中标23个项目,金额1.56亿元。“公司上下信心百倍,市场布局放手铺设,合作伙伴纷至沓来。”眼下,公司总经理夏继禹正谋划着深度利用青岛地铁的丰富场景,推动企业新业务拓展和新技术研发再上台阶。
青岛TOD开发一号工程和低效片区利用重点工程——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效果图。
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的原则,青岛地铁全域推进地铁沿线TOD开发,梳理出21个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TOD项目,力争至2024年年底全部启动,实现带动千亿投资目标。今年,将全力推进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滨海学院站、瓦屋庄上盖等9个项目的土地获取和开发建设,实现流量变商业、商业聚人气、人气促交通、交通增流量的正向循环,让更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地铁两侧,重塑城市空间形态。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眺望未来,青岛地铁与这座城市之间还将继续上演更多“双向奔赴”的精彩故事,推动青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疾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