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2022年的电影暑期档,在东方影都置景拍摄的科幻喜剧《独行月球》以超过30亿元的票房夺得冠军,成为中国影史第15部票房破30亿元的影片,暂列2022年电影票房总榜第二位;今年国庆档共有7部影片上映,《万里归途》《平凡英雄》两部国庆档影片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置景拍摄,让青岛人倍感自豪……越来越多大片的拍摄制作选择青岛东方影都,见证着东方影都的蓬勃发展,更体现了东方影都对影视内容生产者的持续吸引力。
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集聚的影视企业已达756家,其中规上影视企业30家,累计接待剧组230余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166亿元。在中国经济信息社去年发布的《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列中国影都第三位。
近几年,在影视行业处于深度调整和疫情侵袭的背景下,为何青岛的影视产业能逆势而上?9月27日,青岛新闻网记者跟随“风口企业”面对面记者采风团一起,来到青岛影视基地的龙头企业—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实地探访。
科技赋能 引领中国电影工业
在中国内地影史科幻片票房榜单中,在东方影都摄制的三部大片位居前五,实力霸屏,领航科幻。作为国内集聚式发展的工业化影视生产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在共筑电影强国梦上一直都是先行者,其高科技的影视硬件设备,以及影视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正是“引领电影工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所在。
青岛东方影都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总投资500亿元;其中,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拥有40个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后期制作的数字影音中心以及亚洲最大虚拟拍摄平台等一流影视拍摄制作设施,满足了国产电影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
藏马山影视外景地建设占地1500亩,集影视拍摄、旅游、实景互动体验及商业功能于一体,目前欧美街区、古装街区已建成,老北京、老上海、老青岛三个街区正加紧施工,计划明年6月整体完工并投入运营。
位于东方影都5号棚的电影级虚拟化制作平台,包含虚拟拍摄、动作捕捉、三维扫描等。《刺杀小说家》是首部大规模使用“虚拟拍摄”的国产影片,《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项目均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可视化剧本”创作生产。
今年暑期档热门科幻电影《独行月球》,全片特效镜头超过1800个,占比高达95%,对虚拟拍摄、视效制作等技术要求极高。据青岛西发智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东运介绍,剧组在东方影都启用了15个共计4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其中就包括位于5号棚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扮演影片中角色“金刚鼠”的演员郝瀚,便是在东方影都5号棚120台动作捕捉摄像机的“注视”下,完成了系列高难度镜头的虚拟拍摄。
“在摄影棚的虚拟拍摄空间里,演员穿上带有标记点的动作捕捉服,120台动作捕捉摄像机就可以实时计算其运动信息,生成人物骨骼动画,传输到虚拟引擎里,剧组就能看到‘变身’后的演员和场景渲染在一起后的画面,然后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修改。”陈东介绍,这就相当于把抽象的剧本进行了可视化预演,有利于激发导演创意灵感、减少沟通时间、提高制作效率。
“下一步,产业园将增建LED虚拟影棚,提升影都虚拟拍摄能级,加大虚拟拍摄的推广应用;推进XR混合现实影棚投入运营,与青岛电影学院合作,探索‘虚拟人’的开发创制和应用运营,提前布局影视科技新赛道;招揽集聚更多专业人才,建立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文文介绍,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将持续深化“科技影都”建设,争创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
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为龙头,青岛影视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就在东方影都不远处,就是部省市三方共建的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
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负责人刘伟鹏介绍,园区承载了像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中心的落地和国家的5g高新视频应用安全重点实验室的落地,同时高新视频也属于一个内容产业,它和电影的内容产业的技术体系、人才体系、标准化体系都在相融,这也是园区发展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园区联合华为建设国内领先的影视工业化云平台,以华为高新视频云为技术基础,整合链接小土科技、三界SJ works、三维六度等近10家产业链企业,以科技赋能影视工业化为核心出发点,促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剧组供应链资源线上平台化聚集,在强链补链中实现了产业互动、拓展了发展空间。
比如入驻园区的墨境天合公司领衔的视效团队,近年来参与了《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疯狂的外星人》等40等余部国内顶尖电影作品的视效打造,成为推动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力量。
大制作+顶流导演群落 打造影视全产业链体系
9月3日晚8点,刘德华“把我唱给你听”线上演唱会直播开启,观看总人数突破3.5亿。
刘德华的超级流量让人叹服,而本场演唱会的直播地点为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作为山东省影视核心园区的东方影都,再次靠实力和魅力冲上热搜。
近年来,国内大制作影片大都出自这里,一系列叫好叫座的口碑大片让东方影都成为业内公认的中国工业电影生产基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科幻大片的摇篮”。
截至目前,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已累计服务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大型活动、品牌广告200余项,为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贡献已超166亿元。其中有诸多在国内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被业界认为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工业电影”,《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走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影视基地全面拍摄的第一步,《封神》三部曲是华语电影史上首部采取三部连拍模式的电影作品,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作品,《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元年,《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频频刷新国产特效新高度,还有口碑票房俱佳的《疯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戏》,以及《流浪地球2》《一人之下》《超能一家人》《万里归途》《平凡英雄》《危机航线》等重点项目。
在电视剧领域,上半年在央视和多家卫视轮番热播的《警察荣誉》就是在园内置景拍摄的,该剧讲述了基层民警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市“警”百态,获中纪委点赞。此外,还有《冰糖炖雪梨》《温暖的味道》《真相》《号手就位》等一批优秀剧集,从冰雪运动到美丽乡村、从检察技术人员到中国火箭军,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
同时,园区顶配影棚也获得了大型综艺、晚会的青睐。今年最火爆的两档综艺《脱口秀大会5》《中国说唱巅峰赛事》均在园内录制。
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服务配套获得了宁浩、乌尔善、郭帆、路阳、张吃鱼、宋阳等知名导演的认可,为影都赢得了“好口碑”,让这里成为头部大制作的首选。
他们在青岛汇聚成一个顶流导演群落,互相交流、支持,形成了特有的呼应、递进关系。《流浪地球》给中国科幻电影积累了第一批专业人才,为《独行月球》《超能一家人》的拍摄奠定了电影工业化基础,而《流浪地球2》也在人员、特殊道具、重要生产环境和生产链上得到了《独行月球》助力,团队之间彼此接力,共同摸索电影工业化流程与标准体系。
在东方影都212号置景车间,记者探访了希娜魔夫特效工作室。希娜魔夫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实体特效公司,参与百余部影视剧特效制作,在此前已和东方影都多个剧组合作的基础上,去年希娜魔夫正式在东方影都设立青岛工作室,建立了十几人的工作团队。《流浪地球》里的方向球、《独行月球》里的运载车、《明日战记》里的机甲等特效作品,都诞生于该团队之手。
“希娜魔夫在横店、青岛都有工作室,前者擅长特效化妆、动物毛发等,后者则在机甲、仿生机械等领域更为拿手,科技特色鲜明。”希娜魔夫青岛工作室的设计师吴楠表示,工作室这种业务布局与东方影都科幻类、奇幻类大片剧组聚集的特点密切相关。
“大制作+顶流导演群落”也加速着产业生态的集聚、产业链条的形成。希娜魔夫青岛工作室的引入,是东方影都产业生态聚集的一个缩影。
在东方影都产业园里,片方可以方便地找到顶级供应商:全视角是国内影视器材租赁分级制度的推动者,在北京、上海等地架设五大顶级影视设备仓库,并拥有全球顶尖影视器材,主要参与影视作品有张艺谋执导的《影》、《上海堡垒》等;宝荣宝衣拥有百余部影视作品服饰、道具资产,和数百人的设计、制作、服务专业团队,参与过《长城》《影》《封神三部曲》《投名状》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制作,今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的雪花引导牌、立春杆、幻彩冰墩墩等都是由他们制作的;冠声文化由国内顶尖配音演员季冠霖作为联合创始人并担任艺术总监,目前已进驻园区教育中心办公,开设声音培训课程,并将承办全国声优大赛落地园区。
国内水戏第一人贾浩导演和他的惊蛰影业与东方影都水下制作中心展开深入合作,完成了众多高难度的水戏拍摄;擅长做概念艺术的末那众合特效工作室曾主导完成了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中国影史上最大制作《封神三部曲》的数字生物的概念设计、特效道具制作及特效化妆,此外还参与了《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大制作电影的概念设计、特化特道设计制作。
产教融合 打造影视人才培养闭环
青岛东方影都作为国内近些年崛起的年轻影视基地,在发展初期人才储备上相对薄弱。为此,西海岸新区多管齐下,加大了影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持续吸引领军的高端人才及企业入驻。
今年,西海岸新区制定并印发了《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实施“九大行动”推进青岛影视基地建设。其中,“影视人才集聚行动”就是要强化对产业链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技能蓝领人才的引进扶持,建设大师工作室,为影视名人开办“名人居”“名人堂”,吸引一批大师级人才入驻,打造专业团队,建立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
从东方影都出发,沿海岸线向东行进一段,便是青岛电影学院。2021年,青岛海发集团全资收购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并转设为青岛电影学院,成为国内除北京电影学院之外唯一一所电影全学科本科院校,该校设置导演、表演等8个教学系27个本科专业,覆盖电影全产业链,还在东方影都内设立了产教融合基地,让戏剧影视导演、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从大三开始便进入园区,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2015年至今,七届本科毕业生总计3145人,就业率均在92%以上,在国内艺术类院校中名列前茅。”青岛海发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监、青岛电影学院副校长李英华介绍,这是因为来东方影都的剧组越来越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学生们从大一就开始跟剧组、进企业,不少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直接留用了,有的现就职于知名影视公司和剧组,多名学生参与过《无问西东》《悟空传》《我们的少年时代》等影视作品,其中有些已经是行业中坚力量,成了多部影视的编剧、制片、导演。
西海岸新区引入中央美院青岛校区,目前校区主体已建设封顶,总招生规模将达2100人。加强与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合作,打造现代美育研究中心、建筑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15个研究平台。加快建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基地建成后,将设置电影产业学院等5个教学单位和上合高等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等3个研究机构。投资5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已培养影视复合型紧缺人才1000余人,力争实现“以产兴教,以教促产”。
今年5月,随着首批校企合作学生及产教融合企业入驻,总投资5亿余元、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融产业与教育资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青岛海发影视产教融合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新区已形成以青岛电影学院为核心,以东方影都为纽带,清华青岛科学与艺术创新研究院、海发影视产教融合基地等多个影视产教融合机构启用,形成高校、园区、企业各要素互动的人才培养格局。
“青岛电影学院依托举办方海发集团体系下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基地东方影都、国内最先进的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和VR产业园等影视产业基地,联合青岛影视局以及优秀影视企业,建立了青岛电影学院东方影都影视产教融合基地。”李英华介绍,基地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产教深度融合。
“完成基础课学习的学生入驻基地,借助东方影都现有国际最高标准影视设备进行实训,基地先进的影视产业设施设备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影视创作的前沿技术,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李英华介绍,基地联合在影都进行拍摄的各个剧组,让学生深度参与剧组影视拍摄制作全过程,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实战能力,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在影视基地落地转化,影视产业产学研融合成了一个“组合拳”,产业链实现“闭环”,真正培养应用型影视文化产业专门人才。
政策叠加 真金白银扶持影视产业发展
今年4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奋发有为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部分,明确提到“放大‘电影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
而在5月,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对今后五年着力抓好的12个方面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在“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相关内容中提出:“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等一批文创产业园”,同样对东方影都寄予厚望。
与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相匹配的,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影视项目的优厚政策支持。
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芳表示,西海岸新区设立国内首个地方影视管理服务机构——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区影视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上级政策叠加赋能,已向剧组、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72亿元;整合集聚企业资源,搭建起一体化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团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一窗受理、全流程跟进”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将影视文化作为新区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不断完善影视产业链条,助推青岛影视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出台《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成立由工委区委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施“九大行动”“四大保障”,“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赋能数字影都建设、青岛出品提质、影视文旅融合等方面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将集聚影视全产业链企业超过1300家,影视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把青岛影视基地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影视文旅目的地、影视文化交流中心,为建设文化强国、电影强国贡献“青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