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4日讯 今天,记者在采访历史城区更新项目时了解到,工人们在清理博山路53号里院外墙时,“挖掘”到了百年前商号“义德栈”的门头。
“原来的门头被水泥砂浆填充抹平,上面还依稀可以看见毛笔字样,我们怀疑是后来商铺入驻,为了重新更换门头,简单粗暴把原来的门头覆盖了。”青岛市房产工程公司总工王塾宝告诉记者,这个百年门头是由两个工人花费一下午时间清理出来的。“刚开始清理发现有字样时,我们就启动保护程序,让工人用小工具一点点将原来门头凿出,最终显现‘义德栈’三个字。目前,针对这一新发现的历史保护要素,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商讨保护措施。”
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发现,义德栈曾是20世纪初山东省内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对推动半岛地区及潍县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青岛建置后,青岛的中国商人陆续开设商业货栈、堆栈,他们来自山东各地以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各省。其中,义德栈成立于1909年,由潍坊潍县庆和堂、永睦堂、永吉堂、博仁堂、东厚堂、义德堂、怡和堂、义信堂八家堂号联合开办。总部设在青岛,分别在上海、天津、济南、潍县、周村、博山等地设有分号。
据《潍坊晚报》的公开报道,张俊卿是青岛义德栈的经理,是青岛与潍县两地的商界精英,并在青岛商会任职。义德栈开始只从事日本白糖、海带的进口,从我国广东、香港等地购进洋广杂货(百货)再转手倒卖。后来发展到各种工业原料的进出口,并为“老客”代办铁路、公路等经营活动,其最大的业务是棉纱代理,潍县号称“十万台织布机”所用棉纱的60%-70%由义德栈代理。
有老人回忆,“青岛义德栈设在博山路上,两座楼房,近百间客房,担负着潍县商号绝大多数的进出口业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