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黄海观澜|蓝色,海洋强省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3-03-04 14:58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阳春三月,春意渐浓,伴随着阵阵春风,我们正式进入了全国两会时间。齐鲁儿女们和全国人民一道,热切盼望着更多“春的讯息”传来。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大众日报推出了“向总书记报告”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聚焦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其中,《聚力经略海洋,扬帆满舵向海图强》的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过去五年,山东海洋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在蓝色经济大潮中,青岛俨然龙头高昂。

2月17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一山东省统一能源现货交易平台的投入使用,将助力上合示范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深度推动中亚五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细看,这是一个有着“蓝色背景”的交易平台。

2019年8月,山东省整合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东营、滨州沿海港口,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从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是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长远布局。而刚刚挂牌、潜能无限的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是由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建设的。

从装卸港到金融港,不难看出山东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理解和打法——港口,要在保供保畅供应链中发挥核心节点作用,也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作用。在山东,港口不再仅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更是海洋开放平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跃主体。

于是我们看到,青岛港携手日照港成立山港融平台,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与日照港石臼港区实现拖轮互派,日照一口气推出48个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2023年1月,青岛港连续开通4条直达北美新航线,提速打造山东港口北美精品直达航线组群;烟台港完成商品车运量同比增长51.5%,创出9135辆的山东口岸外贸商品车单船作业量新纪录……

此外,山东港口集团还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投资近千亿元布局青岛港邮轮母港、日照港海龙湾、烟台海上世界、渤海湾航运中心等临港产业项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嘱托,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是山东经略海洋谋篇布局中的一盘大棋,且成效显著。

岸上促贸易,海中捞科技,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2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这一中心承担着海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现代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生态合作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国际海洋事务交流五大平台作用。

据了解,“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将在海洋高端智能设备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三产融合等领域发挥推动作用,并加快推进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平台建设。与此同时,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启用,至此,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步入了新阶段。

这一国际合作中心缘何落地山东?作为北部海洋经济圈重要省份的山东,以“科教兴海”著称。其中,又尤以青岛最为亮眼: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2022年年末,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这是目前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据《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山东海洋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6.4%、35.4%和58.2%,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全面增长,分别提高18.8%、8.2%和17.9%。以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9.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3.5个百分点。

抢占海洋科技战略高地,以海洋科技有效带动、优化产业结构,山东先声夺人。

取之于海,反哺蔚蓝,建设海洋的“金山银山”。

在向海图强的同时,山东始终把保护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放在首位。在威海,利用大叶藻打造海藻床可谓一举多得。首先是修复了海洋生态,为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其次是引来了大天鹅,营造出了新的旅游打卡地,发展了当地的海洋旅游业。再次,这一海洋牧场中的海带、牡蛎等海洋生物能够有效吸碳固碳,助力双碳,可申请银行的“海洋碳汇贷”,帮助渔民增加了“绿色收入”。

威海的例子,是山东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缩影。近年来,山东的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稳定在90%左右。

生态的向好,科技的加持,让山东的“蓝色粮仓”、“海洋牧场”一派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国信1号”培养的首批大黄鱼游上百姓餐桌、“深蓝一号”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再获丰收……截至目前,山东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9个,超过全国总数的1/3。

向粮仓要物产,也要向大海要水喝。2月1日至4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专题调研组在山东开展调研,深入烟台、青岛、潍坊、东营等地实地考察。山东“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成果斐然,令调研组为之一振。大海,真真成了山东的“绿色新动能”。

海洋强省,始于经略。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犹记得,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至此,山东拿到了海洋强省的发展密码。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掷地有声地为山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构思出“港口、产业、生态”三篇锦绣华章。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山东,能够如此快速绘就海洋强省高质量发展蓝图,正是得益于伟大思想架构之下的——“经略”。乘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东风,聚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山东正奋楫扬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文|冯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