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韩彤彤)
高校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活力与灵魂所在。
随着2023年高考成绩的发布,志愿填报无疑是学子与家长当下所面临的重头戏。在综合考量专业、院校、城市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学子对于高校的选择,等同于迈向未来的关键一步。
学子“三思而后行”,高校则以开放之势“招贤纳士”。高考成绩发布后,驻青高校第一时间推送招生信息,“多少分可以上xx大学?”等消息迅速刷屏。通过对比不同的专业与位次,广大学子可以清晰了解报考动向。
此外,在最受瞩目的学科专业方面,据统计,近五年来,驻青高校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四新”增加约150个专业。面对不断更迭产业发展,驻青高校通过自身调整与积极探索,正在培养更多契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临海筑梦,向海而兴。在这场“抢人大战”中,驻青高校值得被看见!
“抢人大战”开始 多少分可以上驻青高校?
6月25日,山东高考成绩发布。成绩发布当天,新一轮高校“抢人大战”慢慢拉开帷幕。根据省教育厅此前发布的志愿填报进程表显示,今年共有7次志愿填报时间,时间自6月29日提前批志愿填报开始,至7月31日最后一次志愿填报结束。
今年山东夏季高考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为520分,一段线为443分,随着高考成绩发布,为了让广大学子对填报志愿有更清晰的定位。驻青高校陆续发布含预估录取位次在内的报考建议。
据了解,根据“一分一段表”,今年山东省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的考生有12.59万名。再结合历年报考情况及今年各驻青高校发布的报考位次建议,驻青高校的火热程度显而易见。
靠实力“圈粉” 驻青高校为何频频火爆出圈?
驻青高校的“火”并非空穴来风。
伴随着海风与啤酒,在夏季唱起毕业歌时,青岛大学的毕业典礼已成全网瞩目。今年,青岛大学毕业典礼再次登上热搜,《霍元甲》、《真的爱你》、《凤凰花开的路口》……经毕业学生们创意改编的《我的祖国》更是燃爆全场,引发全场大合唱。
毕业典礼总被称为“最后一堂思政课”,这堂课在给学生带来感动之余,更能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其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鞭策激励,开花结果。
除年年火爆出圈的毕业典礼外,驻青高校中更是藏着众多宝藏学科与专业。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扬帆起航,青岛农业大学“克隆猫”乖巧可爱……
据统计,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需求,服务于国家、地方发展战略,更好地强化传统学科优势,彰显学校办学与发展特色。近五年来,驻青高校瞄准“四新”顺势而为,新增150个专业。以制造业为例,作为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中石大、山科大、青大、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目前,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统计,中国海洋大学有38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32个、山东科技大学有26个、青岛大学有39个、青岛科技大学有24个、青岛理工大学有34个、青岛农业大学有14个。
驻青高校的“火”是靠实力圈粉,它既“火”在真情流露的人文教育,又根植于积极探索的学科建设。
高校为城市加持 人才为未来赋能
高校是杰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常言道,一座城市对大学的态度,便是其对于未来的态度。
为了让驻青高校拥有更多发展潜力,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印发《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谋划了本区域高等教育未来三年的愿景蓝图,公布了未来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的路线图、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行动计划》确定,到2025年,青岛将初步形成“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具有青岛特色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格局。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青留青,青岛更是不断展现出满满“诚意”。近日,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实施人才住房新政,降低申请门槛,提高享受标准,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
高校与城市相拥,这种双向奔赴的支持将是广大学子选择驻青高校的最大底气。今年九月,青岛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