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8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李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微网格”体系的精准属性,则是理顺复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的“一根针”。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社区治理挑战,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网格为基点,积极探索“网格+矛盾调解”治理模式,发挥基层治理的“前端触角”作用,及时摸排矛盾纠纷隐患线索,实现力量在网格内联动,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源头化解、源头治理。
精网微格,“前沿哨兵”护航民安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盘活微力量,带动微服务,实现“稳稳”生活“小确幸”。根据李沧区政法委和社会治理中心统一的部署要求,沧口街道扎实打造“平安沧口,总之有我”工作品牌,密织网格,积极推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矛盾“排查”、矛盾“调解”、问题“化解”中的“先手”作用。街道把微网格治理机制作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在现有综合网格基础上,考量地缘和人缘关系,遵循“就近、就熟”原则,从居民志愿者中招贤遴选出500余名微网格员,迅速加入矛盾纠纷的基层一线,在微网格群内及时安抚居民情绪、掌握居民需求。据“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显示,截至目前,街道网格调解员处理矛盾纠纷达360件次,全部有效化解,通过组织网格员日常巡查、微信群观查、上门探查等形式,强化重点人群排查与核实,形成每日排查、每月核实、按时上报的工作机制,实现台账的动态更新。
警社联动,“双元调处”事半功倍
街道充分发挥警社联动机制优势,凝聚基层力量,提升治理能力。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社区民警的沟通配合、互助互补,共同开展常态化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摸排等工作,将网格员“地头熟、人头清、情况明”的信息优势与民警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的专业优势相结合,筑牢矛盾纠纷的“防火墙”。近日,一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听居民反映有人砸某户家门,社区两委和网格员立即与户主联系询问情况,得知是该居民与邻居发生了矛盾,为避免矛盾激化,网格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社区并将矛盾事件录入平台,同时协调片警联动进行矛盾调解。今年以来,街道共受理邻里纠纷238件次,占总矛盾事件比高达66.11%,调解成功率100%,通过警社和网格调解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将隐患遏制化解在萌芽状态。
引领示范,“真情调解”深入人心
街道优化理念方法,借力社会调解,充分释放“明星”调解员、“金字招牌”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情”“理”之中坚守法治底线。依托街道倾力打造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人气”阵地,邀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政法业务骨干、心理咨询师、热心志愿者、自组织负责人、“五老”等担当调解员,引导居民有事“唠家常”,开展“居民说事评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议事渠道、解难渠道,让矛盾纠纷调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形成人民调解最大合力。作为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拳头品牌”,“爱真调解工作室”就专治家长里短,王爱真退休前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有着17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曾荣获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社区工作者、青岛市劳模、“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青岛市“十佳居委会主任”等荣誉称号,退休后她利用多年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对社区居民家庭、邻里间的纠纷进行调解,自去年工作室揭牌成立以来,已开展座谈研讨3次,经验分享培训1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邻里中心培育了“小邻调解”“老青年的下午茶”等调解品牌,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定期组织心理沙龙活动,许多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了化解,为社区的安定和谐营造了良好的“小邻”氛围。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下一步,李沧区沧口街道将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聚焦加强基层平安建设,有力传承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网格+矛调”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构建安全稳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通过控源头、聚合力、解民忧,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网格“治”花绽放在居民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