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城市需要一场怎样的“大秀”?

2024-07-13 16:09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宣传
分享到:

这是一场沉浸式全景秀演,也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一次青岛海洋文化的演绎。

7月12日晚,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在青岛西海岸凤凰岛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公演,以超仿真的场景、超立体的视觉感受、沉浸式的观演体验,为观众营造了“每一处都是舞台、每一眸皆为惊艳”的超现实与超虚幻场景。

因为一场秀,爱上一座城。事实一再表明,大型演艺在拉动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等方面效应显著。在岛城,除刚刚拉开帷幕的《海上有青岛》外,大型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自今年2月24日首演以来,演出逾160场,总观演人数超5.9万,收获了口碑和票房。

综观那些叫好又叫座的大型演艺项目可以发现,想要“出圈”,“颜值”“情绪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缺一不可。

一、一眼万年,“颜值”不可或缺

在短视频时代,许多大型演艺正是凭着“高颜值”短片让人“一见钟情”,埋下“一定要见一面”的种子,吸引更多观众“奔现”。

大型演艺,或以实景山水为背景,或打造立体场景演出空间,舞美几经更迭,“惊艳感”是其不变追求。

诞生于2004年的国内第一部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就是凭借“高颜值”引起巨大反响——以漓江山水为背景,配以精美歌舞,营造出充满地域风情的画面,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主打一个“好看”。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演艺将全息投影、无人机等科技元素融入场景设计中,对“美”的营造愈发精益求精。

7月12日,《海上有青岛》首演现场座无虚席

《海上有青岛》以“船”为视觉载体和创意基点,“船在天上,海在地上”。观众“入场即入海”,身处可360°旋转的“岛屿”上,脚下是水域,眼前是巨大的环抱式荧幕,抬头是嵌着月亮的深蓝夜空。

当灯光亮起、大幕拉开,水幕全息投影、全逼真模拟海浪、“爆改”为海岛渔村的舞台、仿生形态“宋金巨人”亦幻亦真;无人机表演和烟花在夜空中交相辉映,繁星点点、火花四溅……演艺空间内明暗交织、光影重叠,在时空交错的幻觉中,“山海奇妙夜”就此铺开。

沉浸感、高颜值,让《海上有青岛》连续多日位居文旅产品销售平台全国游玩团购榜第一名,仅抖音平台,其相关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就超5.2亿次。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有了好的“眼缘”,后面的故事才能渐次展开。

二、同频共振,“情绪价值”点燃热情

“情绪价值”流行之初,是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给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越多,其情绪价值就越高。如今,“情绪价值”已成为文旅出圈的重要“爆点”——倘若观众在观演中能够获得高能量“情绪价值”,便情愿为之买单。

在某社交媒体,关于《海上有青岛》《寻梦沧海》的笔记中不乏网友们的感性点评——或深受鼓舞,“惊喜,震撼!我儿子说他长大也要去航海”;或满足刺激,“看得我热血沸腾,那两个巨型大物充满压迫感,让人又惊又爽”;或愉悦心情,“很自然地代入,氛围感十足,是全家共享的美好夜晚啊”……

《寻梦沧海》演出剧照

一场场演出,也是一个个共情场域。想要走进观众的“心”,不妨先把观众“拉进”故事里。发力“沉浸”与“互动”,通过环绕的舞台、游走的演员、热烈的互动、音乐与舞美的全情演绎,调动观众感官,充盈体验。

积极修炼“情商”,敏锐地感知观众情绪、抚慰心灵、激发能量,为观众拉满“情绪价值”,演艺秀场便可以成为人们缓解压力、收获愉悦的“情绪能量场”,同时也就成了流量的入口。

三、引人入胜,“文化价值”让回味袅袅

从早期山水歌舞以“美貌”动人,到如今人们对文旅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型演艺不仅要追求“好看的皮囊”“超高的情商”,还要以文化为核心,彰显“有趣的灵魂”。毕竟,无论形式如何焕新,最终能打动观众的,依然是直击人心的故事体验。

被称为我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上说,“造物”是为了“谋事”,不能为了造物而造物。对于大型演艺来说亦是如此。修炼好“想要表达什么”的内功,再用“怎样更好表达”去辅助,才能打造出“有根”的文旅演艺项目。

《海上有青岛》演出现场

《海上有青岛》融入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琅琊文化等主题,与青岛人文、地理资源融合,从琅琊祭海到珠山一愿,带领观众追寻“千年海岛”的传奇故事;《寻梦沧海》探寻青岛航海发展史,“如果你问我是谁,我就是石老人,青岛的守望者,始终屹立东方,一眼万年”;中国首部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的舞台上,秦腔、皮影、杖头木偶在极富张力的表演创意和前沿科技手段中呈现出别样的生命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历来是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海洋文化、齐文化、工业文化等交相辉映。而挖掘整合好这些“地标性元素”,以特色厚植、以艺术沁润,才能让“本地故事”触动人心。

四、场景运营,“商业价值”拉动地方经济

一台演出再精彩,毕竟容量有限。如何让演艺的“小支点”撬动文旅大市场?不妨从“门票经济”转向“场景消费运营”,增强“吸金”能力。

将文旅演艺项目打造成为文旅综合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大型演艺这个IP,将整个演艺空间转化为展示空间、教育空间、社交空间、艺术空间和节庆空间,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张门票钱”。

《印象·刘三姐》开启了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该剧累计演出超8000场次,接待外宾300万人次,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整个演出每年带动阳朔当地GDP增长5%。

《印象·刘三姐》演出剧照

《海上有青岛》将通过“剧场演艺+”模式,融合娱乐休闲、打卡度假、艺术展示、活动交流、文化体育、亲子互动、文创集市等功能,将西海岸凤凰岛艺术中心打造成微度假艺术休闲综合体,通过“吃喝玩乐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增强游客黏性,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

除此而外,从“引客”到“留客”,还须提升服务“温度”。从场馆设施、车辆接驳、安全保障、住宿酒店等环节入手,细致做好配套服务,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宠粉”,就能更好释放大型演艺的“溢出效应”。

用文化艺术作品沁润城市“肌理”,以城市文化底蕴塑造文旅项目与众不同的“性格”,可以让更多演艺项目牢牢抓住人们的心,更好地推动城市文旅“乘风破浪”。基于此,青岛的这场“大秀”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洁 姚静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