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大模型时代,青岛的“蓝色切入点”

2024-08-04 09:00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分享到:

全国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备案,而青岛率先从政府层面提出发力海洋大模型,建设海洋大模型集聚区

大模型时代,青岛的“蓝色切入点”

人工智能(AI)是当今世界最具前景和影响力的科技领域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城市都出台了“算力券”政策,强化对人工智能产业向上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利用。

青岛亦在此列。前不久,青岛出台的政策明确提出,每年将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对算力“使用企业”和大模型“建设企业”进行补贴,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政策背后,彰显了诸多城市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紧迫感以及政策互鉴。但在这个大模型“群雄逐鹿”的时代,依托海洋优势和特点,青岛找准了自己的“蓝色切入点”——青岛是第一个从政府层面提出发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城市,并于今年6月印发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开创了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大模型领域发展的先河。

众多高校、企业、院所发力海洋大模型

作为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激烈的赛道之一,一年多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备案,呈现“百模大战”的发展态势。在海洋领域,我国众多高校、企业、院所加大研发力度,纷纷推出海洋大模型产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发布或报道10余个海洋大模型,包括“盘古”海洋大模型、“AI-GOMS”海洋基础大模型、“曦和”海洋预报大模型、“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璞云”海洋气象大模型、“OceanGPT”海洋科学大模型、“PortGPT”港口大模型、“ShippingGPT”航运大模型、“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广为·智港”智慧渔港大模型、天润智力环境人工智能大模型(AIGC)等。此外,还有山东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北极海冰大模型”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等多个海洋大模型正处于加速研发阶段。

从海洋大模型研发主体来看,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均积极参与,涉及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华为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国实集团、天津港等企业,以及崂山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事业单位,集中在北京、浙江、青岛、广东、湖南、上海、天津等省市,这些城市几乎都在获批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11个城市范畴内。

从海洋大模型类型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领域,属于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系列GPT是语言大模型的代表,例如,“OceanGPT”海洋科学大模型主要处理海洋科学的问答和内容生成任务;“PortGPT”港口大模型创造了数字人助手“天天”,服务港口企业生产交接班会议、港口通识性问答和企业宣传等。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处理和理解多种不同类型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等,例如,“范蠡大模型1.0”可以实现渔业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采集、清洗、萃取和整合等,为渔业养殖工人、管理经营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全面的智能化支持。

从海洋大模型应用领域来看,主要包括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的代表,这是一款面向国产新一代超算平台研发的多模态泛领域海洋大模型,可以垂直赋能N个应用领域及X个应用场景,用于加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相较于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具有更强的行业专业性,已公开的10余个海洋大模型主要服务于海洋预测、港口、渔业行业。垂直大模型进一步缩小大模型的应用范围,例如,“北极海冰大模型”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聚焦于北极海冰预报。

体系化构建海洋大模型更具全球竞争力

相对其他城市而言,青岛在海洋特色资源、算力、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具备优势,有责任、有能力来引领海洋大模型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当人工智能大模型风起云涌,各研发主体陆续发布海洋大模型时,青岛率先从政府层面提出发力海洋大模型。

更为重要的是,青岛致力于体系化建设海洋大模型,着力构建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和X个重点应用场景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研发建设大模型,需要“集齐”三大核心要素——数据、算力、算法。在已有优势前提下,青岛正在加快布局。统筹整合全市海洋数据资源,推动多源异构海洋数据的汇集,着力收集极端事件等稀缺性海洋数据,有效打破海洋数据孤岛;加快建设国实算力中心、“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实现算力扩容提质升级,力争到2026年总算力达12000P。同时,建设全市算力调度“一张网”,提升算力云服务能力,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青岛日前出台的“算力券”政策,对于算力“使用企业”和大模型“建设企业”都是利好,有利于算力资源高效利用。政策规定,青岛每年将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算力券”。对于满足“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算力费用超过10万元”这两个前提条件的企业,可通过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购买和使用算力服务,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同时,支持大模型研发企业购买算力和使用服务,企业满足相关条件后,可通过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按照大模型建设方实际支付算力费用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

此外,青岛还在加强开放合作,促进海洋大模型的研发和能力提升。例如在港口方面,山东港口已与华为、崂山实验室等单位开展全面合作,未来将采用1+N开放合作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港口大模型建设。

目前,青岛研发的“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均已发布。其中,“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在多个主要预报指标上优于数值预报产品,预报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相较于数值预报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极大地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能源消耗。未来,崂山实验室还将加快构筑“问海”大模型体系,研制气候预测大模型、海洋生态预报大模型、极地海洋大模型等。

山东港口大模型整体发展规划也在加快编制,已归纳形成港航服务、港口生产、设备运维、平安港口等10个大面、近百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先期选取了法务风险防控、设备智能运维、辅助经营决策等典型场景进行试点建设,已完成港口大模型基础平台搭建和功能开发,将陆续上线试运行。

不过,建设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当前我国已有117个大模型完成备案,已公布10余个海洋大模型,但并非所有大模型都得到了市场认可。当大模型应用逐渐走入深水区,我们的海洋大模型不只是在数量上“刷榜上位”,而是在应用场景上“切实有用”,才算真正的成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