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山东港口一体化五周年:港城融合的新演绎

2024-08-07 07:56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山东港口一体化五周年:港城融合的新演绎

●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实现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蝶变

●壮大航运物流、供应链金融、现代贸易等新兴业务,成为推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支点

山东港口一体化五周年(2019-2024)

货物吞吐量跨越五个亿吨大台阶,从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总量位列全球港口第一位

集装箱吞吐量从2709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的4132万标箱,增幅达52.5%,总量位列全球港口第二位

山东港口在青岛年均投资额较一体化改革前实现翻番,2023年纳税25.82亿元,增长显著

12个板块集团中有10个布局在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重量级产业平台落地青岛

注视中国的海岸线,相信山东港口的变化会令所有人惊艳。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五年间,山东港口完成了从“一群港”到“港口群”的蜕变,行业吸引力、影响力、话语权与日俱增,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亮丽答卷。

从青岛的视角观察,作为山东港口集团所在的城市,这五年更是港城深度融合的五年。航运高端要素纷纷落地转化成产业,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项目全新布局,航运物流、供应链金融、现代贸易等新兴业务快速壮大……港口的综合能级在跃升,青岛作为航运中心的服务功能也空前强化。

当下,踏上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征程,山东港口这家千亿级企业、青岛这座以港而兴的城市,都将开启新的想象空间。

蹚出了山东路径

山东有着沿海港口第一省之称,3345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7个主要港口,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为中国前十大港口。

一体化之初,这些港口隶属于不同的“东家”,体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差距悬殊,需要跨越不同区域、行政、体制等多重障碍,外界对于整合也有很多不同声音。但要解决港口之间长期存在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等问题,破除“有大港无强港”的局面,就必须进行破釜沉舟式改革。

山东港口挂牌成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三个一”: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港口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逐渐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过去业务相似、腹地重叠的竞争者,如今握指成拳、协同联动,取得了“1+1>2”的效果。特别是集装箱一体化运营的实施,带动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集装箱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山东港口无论是业绩、城市贡献度还是员工福祉,都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被誉为“蹚出了山东路径”。

就业绩而言,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跨越五个亿吨大台阶,从2019年的12.7亿吨攀升至2023年的17.1亿吨,增幅达34.6%;集装箱吞吐量从2709万标箱增长至4132万标箱,增幅达52.5%,总量分别位列全球港口第一位和第二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进位争先,分别位列全球沿海港口排名第四、第七、第十位,渤海湾港货物吞吐量是成立之初的3倍。

就城市贡献度来说,山东港口在各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78亿元,年均投资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青岛邮轮母港区等一批港产城融合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在各市累计招商引资137.7亿元,实现纳税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在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港口还开班列、建陆港,将“出海口”搬到企业“家门口”。

员工也获得感满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大职业发展通道更通畅,“连钢创新团队”等一大批海港工匠、先模人物在海港沃土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在一体化整合中,港口和城市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港口以装卸物流为主,对城市综合产业的拉动有限,而山东港口在稳固传统主业的同时,跳出港口窠臼发力新主业。前不久,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青岛)分拨中心投产,标志着山东港口初步建成集海铁联运、冷链仓储、保税寄售、供应链贸易和电商分拨于一体的产业链。

当前,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对港口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前十大沿海港口中有8个都在中国,青岛港位列其中。而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十位中,中国只有上海、香港、宁波舟山三地上榜,排名第15位的青岛亟须在现代航运服务业上补短板。拿一组数据来说,青岛是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进出口关键口岸,中国每六吨进口原油就有一吨在青岛港上岸,但巨大的枢纽“流量”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留量”。

正是基于港口自身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双重考虑,山东港口对各港口独立运营的100多个业务单元进行再整合,组建了投控、物流、航运、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联动,加快提升现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由“单一港口运营商”迈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青岛是山东港口新兴业务布局的焦点,12个板块集团中有10个都在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重量级产业平台也落地青岛,期货经纪、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邮轮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据统计,山东港口在青岛年均投资额较一体化改革前实现翻番,2023年纳税25.82亿元,增长显著。

就在两周前,山东港口航运板块集团改制为山东远洋,借助资本市场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航运要素资源整合。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打造源文化中心(市图书馆新馆)项目……这些动作在改革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港口是青岛最大的资源禀赋,山东港口的投资布局将对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产生显著的带动放大效应。一个数据可以反映变化:在一体化之初,山东港口90%收入和利润来自于传统业务。而现在,新兴业务对山东港口的利润贡献度达32.5%,营业收入占比达79.5%。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