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5年形成326项制度创新成果
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超8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3个,新增企业数量34936户
从“在全国67个自贸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到“全国第一梯队地位更加巩固”,再到“已成为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效能、引领制度型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典范和榜样’”——过去三年,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评估体系中,青岛自贸片区一步一个新台阶。
8月31日,青岛自贸片区迎来国务院批复设立挂牌五周年。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持续提升。
“在五年探索实践中,青岛片区累计推出326项制度创新举措,形成79项国家、省级层面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占比提升到51%。”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有效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8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立足新起点,自贸试验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青岛自贸片区也将再挑重任,重新出发。
先行先试,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青岛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已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超8000亿元,年外贸进出口额连跨千亿、两千亿大关,年均增速超过20%,进出口规模位列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首位。这与青岛海关加大监管制度创新力度密不可分。
“海关部门聚焦发展要求、地方诉求、企业需求,强化内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区关港’联合创新平台等作用,先后探索推出各类首创性监管创新举措100余项。”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徐国宁介绍,目前“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新模式”两项举措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9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42项创新制度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省内各部门首位。“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海关推进制度创新的首要阵地和重要平台。”徐国宁说。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设立的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努力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已成为青岛自贸片区的常规操作。
不久前,青岛市跨境贸易便利化直通车协同服务机制在青岛自贸片区启动,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新举措。该机制力求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工作推进紧密化、政企沟通扁平化、助企纾困实效化,推动构建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生态,更好助力全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很多企业诉求已不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职责,多部门协同、各领域共振成为必然选择。这也是青岛自贸片区创建“区关港”“区税银”等联动创新机制的初衷。推出“关港通智慧查验”“中转集拼+多式联运”等近百项创新举措、设立全国首个海事法院自贸区审判区等集成式探索也接连涌现。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03项,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创新举措,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占比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制度创新之下,片区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16%提高到2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98%,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9.7%;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58个。
聚力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
规划总面积超万亩的产业园内,链主项目产能逐渐提升,核心承载区开工面积超100万平方米,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和专业人才培育中心开工面积超120万平方米,协同功能载体建成投用面积近50万平方米;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30余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投资约1800亿元,初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2022年11月揭牌的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以令人欣喜的速度加快成长。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切面。“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确立以智能家电为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新兴产业、基因与细胞为未来产业的特色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打造三个千亩产业园区,形成协同集聚发展态势。”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隋斌表示。
片区内,智能家电优势产业正在换挡提速。目前片区百亿投资的智能家电产业园增产扩容,落户整机生产项目9个、配套项目12个,完成投资约110亿元。中德生态园建成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海尔中央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三家互联工厂获评世界“灯塔工厂”。
生命健康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发展。青岛自贸片区百亿投资的基因科技产业园落户44家企业,总投资超120亿元。当前,全球首个时空基因谷开工建设,“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技术全球唯一,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建成全球最大通量、最小体积测序仪生产基地。清原生物首创的循环打靶碱基编辑、基因敲高等技术全球领先。片区基因科技产业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目前,全国自贸区提升发展任务“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已完成310余种。9月上旬,“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成果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库建设及应用成果联合发布会将举行,集中展示全球海洋微生物数据库建设的最新进展,以及项目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创新活力涌流,产业发展迅速,推动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目前,片区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7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7%,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1.4%;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3个,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汇聚贸易类企业1.7万家、航运物流类企业3500余家、金融类组织机构近300家,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三大制造业完成投资600亿元、实现总产值220亿元。
强化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
8月5日,青岛天地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完成市场主体新设,企业办事员随即到青岛自贸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银行开户事宜。在“金融助企服务站”窗口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下,事项很快得到解决。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更好满足企业办事需求,促进金融助企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金融助企服务站”已引入辖区首批8家银行机构,推动企业政策、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对接及利用。服务站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开户结算、外汇政策和银行融资等方面的金融咨询服务,还可办理现场预约对公账户开立服务、联动开通在线结算功能等实际业务。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设71个服务窗口,入驻17个部门,可办理474个政务服务事项。
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要素资源,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幅降低了投资创业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实现了市场主体经济实力持续壮大。
聚焦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片区建立“管委+驻区部门+国有公司”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新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登记即时确认、变更登记智能表单等举措;推出首个政务延伸服务团体标准、实施电子营业执照联展联用,实现4000多种登记材料自动生成、业务智慧化办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人力资源等67种电子证照跨部门归集。同时,创新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包容审慎监管等10项举措,“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让147家企业受益。
首创“汇率避险”政策,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贸易风险;设立“国际贸易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务;建设“AEO示范园区”,推出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等,让更多贸易企业享受通关便利;形成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3+2+1+1”新模式、“云端研发”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措施之下,青岛片区市场主体加快聚集。截至2024年7月,青岛片区获批以来新增企业数量34936户,是获批前的188.94%。
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青岛自贸片区将扛牢使命担当,聚焦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实施自贸提升战略,以“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奋力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示范区、高能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营商环境样板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自贸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