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放手干!青岛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的“底气”何在?

2024-09-01 07:08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青岛多部门接连推出新举措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政策织就“安全网”,企业研发“放手干”

不久前,青岛在显示器领域再添新成果。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适用于中、高端显示器产品的主控芯片,已经完成整机开发并实现了小批量应用,新增营收达数百万元。据悉,青岛市科技局曾给予该项目500万元经费支持,有效撬动了企业研发投入,推动了成果的产出和落地。

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研发投入水平与企业发展水平直接挂钩,也反映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是青岛科技创新的重点“抓手”之一。去年,青岛研发投入总量超4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为55.8%。相较于上一年,这两个关键数据都已经实现了大幅增长。不过,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研发投入还是偏低。为了缩短差距,青岛在持续发力。

近一段时间以来,发改、科技、工信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力图形成覆盖企业研发全过程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加码研发投入解除后顾之忧;“云端研发”“硕果金”等全国首创的创新举措,也在不断降低企业研发创新的成本。

研发力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强化政策和措施支持,青岛正致力于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的“底气”,为产业发展增添牵引力。

顶层设计打造“政策网”,覆盖企业研发全流程

从数量上看,青岛的科技企业队伍并不算少。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9343家、高企近8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90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35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瞪羚企业344家。

让日益壮大的企业队伍迸发创新活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当下,青岛正把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作为“破题”的切入点。

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研发投入需求和强度不同;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研发环节,也有不同程度的投入要求。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青岛力图在纵向上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横向上覆盖搭建平台、技术突破、产业化的创新“全流程”。

市科技局最近公示了一份名单,拟对全市196个项目立项支持。其中,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脱脂南极磷虾蛋白资源高效利用及肽钙螯合产品创制”项目位列其中。据悉,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逢时科技将强化研发投入,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共同开发脱脂南极磷虾蛋白肽的高效酶解技术以及南极磷虾肽钙螯合物的制备技术,研发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功能的磷虾肽钙螯合物制品,实现脱脂南极磷虾蛋白的高值化利用。

这是青岛通过政策资金撬动“科小”群体加大研发创新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出台的《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提出,以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的扶持力度,支持“科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这份文件同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定制”了研发投入补助政策。1000万到5000万、5000万到1亿、1亿到10亿、10亿元以上,政策按研发投入额对企业分档,再对应给单个企业最高150万到500万元的奖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普惠”政策,则让各类科技企业都得到了“照拂”。青岛目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量已近1.2万家,加计扣除总额超376亿元。

在不同研发环节补足创新链的“缺口”,不久前发布的建设科技强市“五年行动方案”把“着力点”放在了“技术攻关”上。“强链计划”引领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建链计划”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布链计划”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海创计划”引领海洋产业走在前列。这些“计划”对应着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研究中心……汇聚创新要素的各类平台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之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青岛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征求稿,提出要以最高500万元的补贴,鼓励企业建设各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首台(套)”等装备产品研发创新。

市发展改革委也接连发布关于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征求意见稿。前者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推进研发创新全过程;后者则鼓励立足产业需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

用政策为企业研发织好“安全网”,到2028年,青岛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将超过800亿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让更多企业从“不会”创新到“舍得花钱”

前段时间,莱西诞生了一个“首台套”设备——锐智智能自主研发的智能螺旋式蒸烤机,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进口设备的超越,已实现出口。

“首台套”需要大量研发投入,作为一家从事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锐智智能从“不会”创新到“舍得花钱”,正是源于青岛“强链计划”的支持。该企业董事长曹民智说:“在政策资金支持下,我们更有信心进行资金配套,提升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更多有中国自主权的核心设备。”

政策支持推动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进一步“激活”了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面向未来,这种“激活”还需要再加码。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建议,在制定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公平市场竞争,把更多市场资源开放给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领军科技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也建议,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等激励,降低企业研究成本和风险;推动构建包括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在内的研究共同体;发挥“平台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青岛已经行动起来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实力,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正在酝酿推动当中——

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深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完善全生命周期政策培育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建立开放创新机制,吸引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需求开展成果转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入成果转化全链条;针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企业需求技术成果”等实施分类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孵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中试熟化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想不出”“说不清”等问题,放大“云端研发”创新赋能作用,大力推广以柠檬豆为典型代表的“云端研发”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与产业侧紧密互动,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加速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

拓宽中小企业应用场景。探索应用场景驱动创新机制,加强市、区联动,建立示范应用场景,支持本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就地应用;在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投资平台项目中,积极推广使用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服务,通过扩大市场应用场景来促进技术革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