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电动车,不少人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电瓶使用的年限太短,一般用上一年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让不少电动车用户烦恼不已。然而,就在菏泽,有这么一个爱钻研的“农民发明家”徐常洪,苦心研究多年,终于把电池修复的问题解决了。难以奏效的电池经过徐常洪的手,旧电池“秒变”新电池,继续使用两三年没问题。
村中“小诸葛“,发明浇地“遥控器”
今年42岁的徐常洪是巨野县营里镇夏庄村人,靠着自己的发明为村里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被誉为村中“小诸葛”。
1998年,徐常洪退伍以后,当选为村干部。由于村里的男劳力很多外出打工,每到需要浇地的季节,出水的管子一出毛病,村里留守妇女就找徐常洪帮忙。有时候水管太重,一个人拉不动,也会找到徐常洪。
作为村干部,徐常洪帮了这家帮那家,村里的很多事情却没有时间解决处理。徐常洪就想,可不可以发明一种遥控设备,可以控制潜水泵。于是,徐常洪爱钻研的劲头就上来了,他到地里反复查看潜水泵跟水管的构造连接,多次进行试验。别说,这种遥控设备还真让徐常洪发明出来了。这种遥控器可以直接遥控潜水泵,避免了大家从地这头跑到地那头,为村里浇地解决了大难题。
徐常洪这一个小发明不仅在自己村里使用,不少周边的村落浇地的时候也用上了他发明的浇地遥控器。
徐常洪的小发明源源不断,这些发明也给村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于是,村里人都称徐常洪为“农民发明家”村中“小诸葛”。
热爱钻研,摸索出电池修复技术
在徐常洪的家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了一大堆的废旧电池,不少电池已经被切割开来。“只有切割后,才能看到电池里面的构造,所以这几年切了三五吨电池。”徐常洪说。
徐常洪干一行爱一行,总是比别人多一点心思在工作上,这样的心态也让他在事业上总是走在前面。徐常洪是一名退伍兵,在部队的时候是一名空军,主要负责飞机的电池充电和维护。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徐常洪负责维护的飞机在飞行途中突然熄火,但是因为飞机电池的保障功能,二次点火非常顺利,徐常洪也因为此事获得了三等功。
2004年,电瓶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徐常洪在镇上开了家出售电瓶车的门市。在卖电瓶车的过程中,徐常洪发现,电瓶车最核心的部位就是电池,而用户最担心的就是电池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厂家设计能用五六年的电池,因为用户的不正规充电,导致电池用一两年就报废了,这让不少用户很糟心。”徐常洪说,“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研究出一种修复电池的仪器,延长电池的寿命。”
有了这个想法后,徐常洪一有空就研究。为了掌握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他跑遍了菏泽大大小小的书店。然而,他发现,在菏泽的书店里很难买到和电池结构相关的书籍。
2007年,徐常洪来到电瓶车电池发源地浙江绍兴,在当地书店里买到了很多和电池相关的书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电池的相关知识,徐常洪把书本看完之后,想方设法和书籍作者联系。2007年年底,他专门到北京拜访了一位书籍作者。“一个卖电动车的农民对电池研究有这么执着的精神,作者很感动,给了我很多手抄本,还给我讲了很多电池方面的核心技术。”徐常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2008年,徐常洪放弃卖电瓶车的门市,专门在家研究电瓶修复机。
在研究中,徐常洪发现处于损坏状态的电池,仅有原电池容量的20%左右,但是通过有效“扩容”,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法,电池的容量可达到原容量70%到80%的状态,再使用一年不是问题。掌握了这项技术以后,徐常洪申请了专利,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很多电瓶车生产厂家了解了徐常洪的技术后,专门聘请他到厂里做技术指导。因为电瓶返回率高而亏损的厂家,在徐常洪的帮助下,扭亏为盈。
免费传技术,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机会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电瓶修复机,徐常洪免费给想创业的青年传授技术,让他们在家乡开电瓶修复门市。如今,徐常洪教出来的“学生”遍布菏泽各县区,他们都在县城经营了自己的门市。江西、安徽、河南、山西等外省人员了解情况后,也前来学习。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梁山的许先生正在徐常洪的培训学校中学习电池修复技术。他告诉记者,当他看到这项技术的时候,感到特别震惊,觉得有很大的市场。
徐常洪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废旧的电池修复以后可以继续用2——3年,既节约了国家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提到未来,他说下一步准备把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或者济南,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认识电瓶修复机,不用再频繁更换电池,让更多的人受益。